摘要
目的:总结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患者中的病原学分型、临床类型的构成比,实验室检查结果,部分患者的十二指肠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的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构成比: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分别占3.3%(15/450)、90.2%(406/450)、4.0%(18/450)、2.4%(11/450)。病毒性肝炎临床类型的构成比: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分别占16.0%(72/450)、46.7%(210/450)、16.9%(76/450)、5.8%(26/450)、14.7%(66/450)。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者的ALT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均异常,其中226例做十二指肠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2.6%(51/226)。检出细菌51株,包括大肠埃希菌35株,粪链球菌16株。结果显示,在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患者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以乙型肝炎占多数,主要临床类型为慢性肝炎,大部分为非细菌性胆囊炎。
出处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9-181,共3页
Journal of New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