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6
-
1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胡适未刊书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2.《胡适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第22卷.第579页.
-
3《胡适全集》.第32卷,第634页.
-
4毛子水的回忆.
-
5王邦维.北京大学的印度学研究:八十年的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2):100-106. 被引量:10
-
6《胡适全集》,第30卷,第48页.
共引文献12
-
1周利群,孔源.梵语与梵学:中印关系间的“文化公约数”[J].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9(1):56-67.
-
2刘曙雄.作为方法的“东方学”[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9,0(4):1-7.
-
3沈卫威.新文学进课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确立[J].山东社会科学,2005(7):84-89. 被引量:10
-
4赵传君,田伟明.中国需要建立一门新学科——俄罗斯学[J].北方经贸,2011(1):7-8.
-
5刘丽华.亲情、仇恨、不辩解说——再谈“二周”兄弟失和[J].鲁迅研究月刊,2006(10):55-60.
-
6李朗宁.举一炬以照梵华——《中国印度诗学比较》评介[J].南亚研究,2007(2):93-96. 被引量:1
-
7沈卫威.民国文学教育中的大历史与小细节[J].文艺研究,2012(5):40-47. 被引量:5
-
8姜景奎.印度经典汉译的历史、现状和展望[J].山东社会科学,2014(10):78-85. 被引量:1
-
9黄蓉.文学本位 回归原典——以《梵语文学史》为例看比较文学教材的编写[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7):21-25.
-
10黄蓉.文学本位 回归原典——读金克木《梵语文学史》及诗译[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1):212-218.
同被引文献16
-
1陈明.中国早期东方学学术史中的佚闻建构与事实还原——以陈寅恪“卖书买煤”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5-29. 被引量:1
-
2唐均.陈寅恪先生的外文庋藏[J].读书,2004(8):105-109. 被引量:3
-
3邹新明.胡适与北京大学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3):65-69. 被引量:11
-
4宗亮.陈寅恪售书记[J].博览群书,2013(1):95-99. 被引量:1
-
5王邦维.北京大学档案与聘请季羡林任教的时间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6):116-119. 被引量:2
-
6黎跃进.“东方学”与“中国东方学学术史”构想[J].江淮论坛,2016(2):158-163. 被引量:5
-
7秦素银.钱玄同致胡适信、片四十七通[J].鲁迅研究月刊,2016(12):55-74. 被引量:9
-
8刘克敌.《申报》有关陈寅恪报道与其学术地位及公众形象演变[J].关东学刊,2019(5):66-80. 被引量:1
-
9胡文辉.陈寅恪留德的经济背景[J].关东学刊,2019(5):109-121. 被引量:1
-
10高山杉.北京大學東語系所購陳寅恪藏書殘目[J].中国文化,2020(2):156-164. 被引量:2
-
1志平.版权贸易信息[J].出版参考,1997(1):10-10.
-
2李砍柴.撕什么,很重要[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6,0(10):14-15.
-
3苏铁戈,王文佳.《四书百方家问答》所见汤显祖佚著考辑[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2):33-39.
-
4余世存.以文为生的张恨水[J].老年世界,2016,0(9):12-13.
-
5李小米.老报纸[J].老年世界,2013(22):36-36.
-
6毛.把学术交流搬上网络[J].重庆社科文汇,2001(5):46-46.
-
7周纪鸿.急切地呼唤大师们归来——评汪兆骞的《民国清流》[J].博览群书,2015,0(11):73-76. 被引量:1
-
8严祖佑.父亲严独鹤散记[J].档案春秋,2006(5):30-33.
-
9陶方宣.“我的朋友胡适之”[J].全国新书目,2010(17):32-32.
-
10郑炳林,安毅.敦煌写本P.2625《敦煌名族志》残卷撰写时间和张氏族源考释[J].敦煌学辑刊,2007(1):1-14.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