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史识是治史的眼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读后

Historical Experience is the Eye of Studying History——Impressions of 《Street Culture:Public Space in Chengdu,People of Lower Social Strata and Local Politics,1870-193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史识于历史研究意义极大。《街头文化》就展示了作者王笛的“史识”,即独到新颖的研究视角、丰富翔实的研究资料和多元独特的理论方法。而这些能给读者以许多启迪与借鉴。
作者 郝正春
机构地区 中北大学
出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28-132,共5页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Universities in Shanxi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陈旭麓.浮想录[M].陈旭麓学术文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 2[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M].林同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
  • 3[苏]E·M·茹科夫.历史方法记大纲[M].王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 4[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5程美宝.地方史、地方性、地方性知识--走出梁启超的新史学片想[R].杨念群等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6王泛森.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J].新史学,1997,8(2):93-131.
  • 7[美]鲁滨孙.新史学[M].齐思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 8[希]卢奇安.论撰史[C].缪灵珠美学译文集(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2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