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沿着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开辟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轨道,沃洛希诺夫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和詹明信的《语言的牢笼》成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承前启后的宝贵思想财产。沃洛希诺夫在批判了个人主观主义语言观和抽象客观主义语言观之后,提出了个人言语的对话理论;詹明信在批判了英美经验主义语言观和欧陆结构主义语言观之后,提出了辩证主义语言观,即在更高的层次上辩证地将两种语言观融合起来。马克思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沃洛希诺夫突出的是语言的“对话性”,詹明信凸显的是语言的“辩证性”。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建立,为两种对立的语言哲学流派提供了融合、对话的可能,为我们重新审视英美经验主义语言学和欧陆先验语言学传统提供了超越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视角。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