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批判理论之空间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 被引量:2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空间生产和资本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和空间现象高速城镇化正在不断侵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空间造型也在符号层面展示着意识形态;农地资源迅速消失,全球转移的制造业正在越来越大的空间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紧密的"世界普遍交往"正在造就一个"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呈现充满风险的空间结构,多元文明之间的对话和对抗正在全球空间展示着多样性格局,地球人甚至对于"外太空"的空间资源的分割和争夺也日益加剧,等等。当人们的生存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空间的生产方式的时候,人们也日益对自己空间的存在状况所隐藏的风险深表忧虑。来自空间经济学、空间政治学、空间社会学、空间城市学、空间哲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凸现了当代研究的"空间视域",进而叩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门。本刊推出系列文章,以空间生产这一问题为中心,旨在推进关于空间生产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作者 胡大平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6,共6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胡大平.马克思主义能否通过文化理论走向日常生活?——试析20世纪70年代之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5):13-20. 被引量:14
  • 2苏贾.《后现代地理学》,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21,100页.
  • 3苏贾.《后现代地理学》第二章,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 4胡大平.《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与希望的空间》,《社会理论论丛》第三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5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上),林骧华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176页.
  • 6福柯 雷比诺.《空间、知识、权力—福柯访谈录》[A].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页.
  • 7周红译.《论道德的谱系》.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3页.
  • 8利奥·潘尼奇.《全球化与国家》,载D.赫尔德等《国将不国》,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德里克,陈喜贵.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新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5):86-90. 被引量:9
  • 2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 3鲍德里亚 仰海峰 译.生产之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 4詹姆逊 胡亚敏 译.文化转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5拉塞尔·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 6霍布斯鲍姆.非凡的小人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 7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8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9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 10伊格尔顿.再论基础和上层建筑//刘纲纪,主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5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同被引文献311

引证文献27

二级引证文献1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