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巨大压力,论述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实施制度创新,消除体制障碍等对策措施来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
作者
胡金谊
机构地区
江西省景德镇市农业局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40-142,148,共4页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1
黄晓霞.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4):268-271.
被引量:3
2
乔光华.
我国小城镇发展质量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75-379.
被引量:8
3
王怡.
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J]
.中国农业教育,2003,4(4):5-7.
被引量:1
4
郭江平.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23(5):9-11.
被引量:2
5
周泽炯.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11):56-59.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吴峰,周发明,赵明.
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43-45.
被引量:3
2
卢尧,宋斌,孟微,戴廉,苗俊杰,李进.
民工潮托起民工经济[J]
.瞭望,2003(4):14-19.
被引量:8
3
胡金谊.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140-142.
被引量:7
4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03年中国乡镇统计资料[Z].,2004..
5
国家统计局.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6
新华社.城乡之间高等教育差距拉大[N].南方日报,2005-02—14.
7
卞君君.浙江百万乡镇企业吸纳近半农村劳动力就业[EB/OL].杭州:新华网,2005-02—08.
8
顾焕章;张超超.中国农业发展之研究,2000.
9
薛国琴.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2002(03).
10
宋金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与发展趋势,2002(03).
共引文献
38
1
钟建辉,刘小平.
改善进城环境 拓宽增收渠道——关于对宜春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和思考[J]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67-68.
2
刘光岭,李晓宁.
新型工业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121-123.
3
张祯,闫艳林.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全国商情,2005(11):69-71.
4
刘存霞.
实施城镇化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J]
.甘肃农业,2005(2):17-17.
被引量:3
5
章爱群,章胜勇.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J]
.农村经济,2005(8):94-96.
被引量:4
6
万丽娟.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相应测度[J]
.改革,2005(10):56-60.
7
刘星何,张孝飞.
发展小城镇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J]
.陕西农业科学,2006,52(3):113-115.
8
喻占元.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6,25(2):79-83.
被引量:2
9
陈文江,李宗尧.
农业供水改革的问题分析与途径研究[J]
.水利经济,2006,24(6):40-41.
被引量:2
10
刘红霞.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J]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7-1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0
1
孙文学.
农村职教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服务的思考[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32-34.
被引量:1
2
李君,曾中文,宋峥嵘.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J]
.消费导刊,2008,0(1):41-42.
被引量:5
3
宋立英,吴利生,贺义敏.
加快大同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3):40-41.
被引量:3
4
池淑琴.
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4):38-41.
被引量:3
5
王全美.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08-210.
被引量:4
6
顾海英.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途径和对策[J]
.社会科学,2006(7):118-125.
被引量:14
7
黄国清,马园园,刘彩云.
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现代农业科技,2006(10S):190-191.
被引量:5
8
程名望,史清华,赵永柯.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1):1-6.
被引量:16
9
周海波,邓仁根,周开洪,裴桂兰,李春根.
统筹城乡发展:关于江西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153-155.
被引量:2
10
杜国平,杨李红.
江西城市化发展问题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18-732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范超.
加强山区农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106-108.
被引量:2
2
杜国平,杨李红.
江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6):122-124.
被引量:4
3
刘星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98-99.
被引量:2
4
文飞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影响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56-357.
被引量:6
5
王转,陈春生.
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发展的互动分析——以高陵县为例[J]
.西部财会,2013(4):77-79.
被引量:1
6
朱亚东,杨宁生.
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4):5-9.
被引量:4
7
王怡.
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J]
.中国农业教育,2003,4(4):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白雪红,闫慧敏,黄河清,胡云峰,匡文慧.
1991-2010年内蒙古耕地转出时空格局及分布规律[J]
.资源科学,2015,37(2):360-369.
被引量:5
2
胡金谊.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140-142.
被引量:7
3
李长坡,李青雨.
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67-9069.
被引量:5
4
杨曦娥,童水栋.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基于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理论的视角[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51-53.
被引量:2
5
候宝生.
新疆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分析与评价[J]
.新疆农垦经济,2013(5):12-15.
6
侯宝生.
新疆城乡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7):29-30.
被引量:1
7
胡武祥.
劳动输出型地区茶叶生产现状及结构调整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7):106-106.
被引量:3
8
王东霞.
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9):224-226.
9
沈东.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J]
.知识经济,2014(15):74-74.
被引量:2
10
孙宁.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研究[J]
.科教文汇,2014(24):219-220.
1
段银花,郝秋芳,李秀芳.
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探析[J]
.科技风,2014(8):227-227.
被引量:1
2
郑良泽.
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J]
.小城镇建设,2005,23(4):44-45.
3
王金丽,焦春雷,邱玉兴.
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探究[J]
.理论观察,2014(9):122-124.
4
五、农村经济[J]
.新湘评论,1994,0(6):29-31.
5
陈琳.
浅议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45-46.
6
杨江涛.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不能忽略体制障碍[J]
.云南农村经济,1998(6):27-28.
7
刘伯芳.
摆脱体制障碍适应市场走向[J]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2):16-17.
8
夏冰.
山西能源企业走向市场的体制障碍[J]
.山西能源,1995(4):103-106.
9
李莉.
农业产业集群: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支点[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1(5):62-65.
被引量:3
10
城镇建设给向阳镇带来了三益[J]
.村镇建设,1997(11):41-41.
江西农业学报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