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人类学研究的新篇章——《寻求内源发展:中国西部的民族与文化》述评
被引量:3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5-196,共2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参考文献1
-
1[3](英)冯·哈耶克著,邓正来选编.哈耶克论文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同被引文献16
-
1陈庆德.发展理论与发展人类学[J].思想战线,1998,24(8):48-53. 被引量:10
-
2周星.应用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社会科学战线,1990(3):330-340. 被引量:5
-
3李秀国.应用人类学纵横谈——访谢剑博士[J].东南文化,1991(5):119-123. 被引量:2
-
4周大鸣.应用人类学与中国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33-138. 被引量:14
-
5梁正海.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族学应用研究述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6,26(5):86-92. 被引量:2
-
6章立明.参与式发展的迷思——云南省三个少数民族社区项目的个案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6,26(6):33-38. 被引量:16
-
7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M].王铭铭,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97.
-
8蒋健,吴量亮.农村发展的“内源性”视角探讨[J].南方论刊,2007(8):21-21. 被引量:4
-
9胡鸿保.当前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学科建设:从学科史和互为学科性角度谈起[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56-59.
-
10林趣华.民族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
1钱宁.文化建设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内源发展[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8-46. 被引量:40
-
2维护和平[J].军事记者,2007(2):74-74.
-
3郭萌.文化创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南平师专学报,2007,26(1):18-21.
-
4施传刚.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悖论——关于“摩梭文化建设与保护”的思考[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1):60-69. 被引量:5
-
5周文.现代传播媒介建设与藏族贫困地区的内源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1(6):85-86.
-
6Trevor Sofield,徐红罡.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J].思想战线,2008,34(4):38-43. 被引量:4
-
7宗喀·漾正冈布,刘铁程.复活的记忆--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的应用人类学研究[J].民族研究,2009(3):32-38. 被引量:9
-
8王宝强.论潘天寿“借古开今”变革思想及现实意义[J].美术大观,2011(7):91-91.
-
9付秀荣.论文化选择中的文化自觉[J].学习与探索,2004(6):88-89. 被引量:7
-
10本刊编辑部.把握2008年广电发展主题[J].现代电视技术,2008(1):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