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僵持局面,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形成的原因予以解读。冷战后东亚地区出现了权力结构变化,中日两个大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各自朝相反的方向同时崛起,使中日之间陷于安全困境状态,这是导致中日两国关系出现僵持局面的最根本的原因。
作者
游博
机构地区
江汉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中日关系
东亚地区
权力结构
国家实力
安全困境
肯尼思·华尔兹
分类号
D822.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1
吴献斌.变化中的中日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8).
2
赵银亮.
中日关系范式的建构主义分析——一项关于日本身份政治的议程研究[J]
.国际观察,2003(4):28-33.
被引量:5
3
[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信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
[6]Stephen M.Walt.the Origins of Alliance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7.6.
5
[2][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刘昌明,盛作文.
论当代日本外交的双重性特征及其民族主义根源[J]
.山东社会科学,2006(12):53-58.
被引量:2
2
游博.
论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22-25.
被引量:2
3
Ole Wever.Figures of IR Thoughts:Introducting Persons Instead of Paradigm,1997.
4
Robert Sutter.China and Japan:Trouble Ahead?.
5
China and Japan:the Facade of Friendship.
6
<让友好合作与时俱进>,2002.
7
高兰.
21世纪日本自由主义外交战略思想解读--以“地球贡献国家”论为中心[J]
.日本学刊,2008(5):25-37.
被引量:4
8
王公龙.
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贡献与缺失[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5):34-39.
被引量:7
9
秦亚青.
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10-15.
被引量:285
共引文献
13
1
巴殿军,卞静.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以朝美关系为主导的多方博弈[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68-70.
被引量:2
2
宋秀琚.
中国国际合作理论的成果与不足[J]
.云南社会科学,2006(3):18-21.
被引量:2
3
刘昌明,盛作文.
论当代日本外交的双重性特征及其民族主义根源[J]
.山东社会科学,2006(12):53-58.
被引量:2
4
潘洪涛.
对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批判[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51-54.
5
夏征难.
中外学者关于马恩列斯军事理论历史地位的评说[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3(3):80-82.
6
李淑俊,倪世雄.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对未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47-52.
被引量:1
7
周聿峨,叶继海.
国际核机制在冷战后的发展状况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32-35.
8
柳树.
俄罗斯能源外交思想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4(1):97-102.
被引量:3
9
王学军,杜彬伟.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演进中的观念因素[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1):7-12.
10
高兰.
21世纪日本自由主义外交战略思想解读--以“地球贡献国家”论为中心[J]
.日本学刊,2008(5):25-3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5
1
刘昌明,盛作文.
论当代日本外交的双重性特征及其民族主义根源[J]
.山东社会科学,2006(12):53-58.
被引量:2
2
韩立华.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局势与中俄能源合作——“2007’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形势分析”论坛观点选粹[J]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2):1-5.
被引量:3
3
杨丹志.
东北亚合作的新起点[J]
.瞭望,2007(16):51-51.
被引量:1
4
沈孝泉.
欧俄能源博弈对欧洲大国关系的影响[J]
.科学决策,2007(4):50-51.
被引量:1
5
杨曼苏.国际关系基本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
Ole Wever.Figures of IR Thoughts:Introducting Persons Instead of Paradigm,1997.
7
Robert Sutter.China and Japan:Trouble Ahead?.
8
China and Japan:the Facade of Friendship.
9
<让友好合作与时俱进>,2002.
10
高兰.
21世纪日本自由主义外交战略思想解读--以“地球贡献国家”论为中心[J]
.日本学刊,2008(5):25-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党锐锋.
中国与俄罗斯、日本的关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34.
被引量:5
2
赵银亮.
中日关系范式的建构主义分析——一项关于日本身份政治的议程研究[J]
.国际观察,2003(4):28-3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魏征,刘潇娴.
浅谈我国俄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发展策略[J]
.成功,2010(10):281-282.
被引量:2
2
刘昌明,盛作文.
论当代日本外交的双重性特征及其民族主义根源[J]
.山东社会科学,2006(12):53-58.
被引量:2
3
游博.
论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22-25.
被引量:2
4
郭植昭.
中日能源竞争的新解释:两国消极性的角色身份[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7):112-114.
被引量:2
5
高兰.
21世纪日本自由主义外交战略思想解读--以“地球贡献国家”论为中心[J]
.日本学刊,2008(5):25-37.
被引量:4
6
陈黎.
浅析俄语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展望[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22-23.
被引量:1
7
赵可心.
试论俄语小语种在中国的价值影响有多大[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4):97-97.
8
侯立.
中国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综述[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51-55.
9
刘昌明,张佳.
话语定位、身份建构与日本对华政策走向[J]
.东北亚论坛,2024,33(1):3-17.
被引量:1
10
吕重犁.
中日传统能源战略之辩——竞争与合作探析[J]
.中国商界,2009,0(10X):222-223.
1
吕彬.
人、国家与战争:对乌克兰危机的一种理论分析[J]
.科学.经济.社会,2014,32(4):72-76.
2
梅然.
该不该有国际政治理论的中国学派?——兼评美国的国际政治理论[J]
.国际政治研究,2000,21(1):63-67.
被引量:22
3
尚劝余.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起源、流变、内涵和应用[J]
.国际论坛,2011,13(4):50-53.
被引量:10
4
李灵玢.
结构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尝试[J]
.江汉论坛,2007(5):53-56.
被引量:2
5
刘文祥,宋芳.
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评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279-281.
被引量:5
6
孙建波.
印巴冲突根源之结构现实主义诠释[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5-47.
7
卢敏.
第三维治理机构与社会发展[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6):56-57.
8
吴征宇.
“结构理论”的结构——肯尼思·华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解析[J]
.国际论坛,2003,5(2):43-51.
被引量:11
9
李伟伟.
浅析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12):226-227.
10
张建新.
编前语[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3(2):5-6.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