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要求消除文化冲突和重建新的文化模式。只有消除在科技理性和人本精神、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作者
林慧岳
裴慧敏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
出处
《湖湘论坛》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Huxiang Forum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文化
冲突
消解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
1
郑毓信.
后现代主义之审思——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37-43.
被引量:7
2
(奥)(KonradLorenz)康拉德·洛伦茨著,徐筱春.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二级参考文献
8
1
P. Slatter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modern Era[M]. 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Inc.1995.
2
P. Feyerabend. Against Method[M]. N L B. 1975.
3
J. Lyotard. The Postrnodern Condition : A Report of Know ledge [ M ].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
4
[美]诺曼·列维特 戴建平译.被困的普罗米修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244.
5
[美]格里芬 等.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6
[美]罗蒂.后哲学文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7
[美]克瑞杰.沙滩上的房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
[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238.
共引文献
6
1
段良娟,王波.
浅谈科学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36):8-10.
2
杨汉超.
约定论:科学大战的根源——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3):104-107.
3
郭元婕.
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J]
.教育研究,2006,27(6):59-65.
被引量:11
4
黄开亮,王新珠.
后现代文化思潮与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59-60.
5
叶立国.
生态学的后现代意蕴[J]
.学术论坛,2009,32(4):28-31.
被引量:6
6
郑毓信,郑玮.
SSK、后SSK与科学哲学的当代重建——回顾、思考与展望[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41-46.
同被引文献
5
1
徐宗良.
为何要构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J]
.道德与文明,2005(6):5-10.
被引量:4
2
孔爱国,邵平.
利益的内涵、关系与度量[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4):3-9.
被引量:18
3
张志旻,赵世奎,任之光,杜全生,韩智勇,周延泽,高瑞平.
共同体的界定、内涵及其生成——共同体研究综述[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0):14-20.
被引量:267
4
甘绍平.
道德概念的两重涵义[J]
.伦理学研究,2013(5):23-33.
被引量:6
5
马志政.
反思:命运和命运观[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5):99-10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卢艳芹,彭福扬.
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论析[J]
.理论月刊,2017(6):42-4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袁莹雪.
试论共同体思想[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7):72-73.
2
王晓政,卢艳芹.
共同体视域人与自然关系新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8(1):86-89.
3
栾淳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关怀”[J]
.长白学刊,2018(6):38-44.
被引量:3
4
夏劲.
“新时代科技文化与科技伦理建设”探究——全国科技文化与科技伦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1):34-40.
被引量:2
5
毕礼明,王朝晖,奉典旭,陆曙.
从医学的动态性和整体观谈中医优势[J]
.医学争鸣,2019,10(1):12-14.
被引量:9
6
车凤成.
“后轴心时代”中西文明历史化路径比较及共生可能性分析[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0(4):61-71.
7
廖仁郎,陆梅玲.
论疫情防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秩序构建[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3):45-52.
8
张超,王冬阳,高花香.
“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价值探微[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28-30.
1
陈用芳.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精神建设[J]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18-21.
2
常娟.
浅析中西历史语境中的“大众文化”[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0-61.
3
徐静.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转型的关系[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11):29-32.
4
汪楚凡.
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和文化”的价值取向[J]
.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9):12-13.
5
杨振闻.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文化精神[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6):13-15.
6
吴宝岩.
浅析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J]
.卷宗,2012(2):130-131.
7
葛晨虹.
关于东西两种理性文化[J]
.现代哲学,2001(2):91-95.
被引量:2
8
王继宣.
论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转型[J]
.青海社会科学,1997(1):13-18.
9
康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文化透视与构建[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3):7-10.
10
汪凯.
中国当代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134-140.
湖湘论坛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