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方位词“前”、“后”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前”、“后”是基本方位范畴。“前”、“后”本为动词,文章在分析其本义的基础上,给出了“前”、“后”的认知意象图式:方位词“前”具有正面性和非恒向性,正面性是决定性的,是因,它决定了“前”的非恒向性;与此相应,“后”也具有非恒向性。
作者
李计伟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文知识》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基金
本文为国家汉办“十五”规划项目“汉语方位词的语义认知基础及意象隐喻系统”(项目批准号HBK—01051064)的子课题。
关键词
前
后
认知
意象图式
对外汉语教学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
1
董为光.
汉语时间顺序的认知基础[J]
.当代语言学,2004,6(2):110-115.
被引量:31
2
史佩信.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2):9-16.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6
1
余维.
时间指示的语用对比分析——汉外对比语用学的尝试[J]
.世界汉语教学,1997,11(2):17-29.
被引量:23
2
刘宁生.
语言关于时间的认知特点与第二语言习得[J]
.汉语学习,1993(5):39-41.
被引量:21
3
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90,(3).
4
吕叔湘.语言里的不对称现象[A]..《语文杂记》[C].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5
游顺钊.视觉语言学[J].中国语文,1985,(5).
6
水甫.
苏联《国外语言学新论》丛书中国卷简介[J]
.外语界,1990(2):61-6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51
1
刘经安.
空间方位理论视角下汉语中时间顺序认知的基础——以"上辈"、"下辈"为例[J]
.山东青年,2019,0(10):66-66.
2
刘晶,邵志洪.
“前”“后”的意象图式及其在《登幽州台歌》中的翻译[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2):200-202.
被引量:1
3
韩玉强,刘宾.
汉语空间隐喻时间中的“前”、“后”认知[J]
.修辞学习,2007(4):15-20.
被引量:28
4
金晓艳.
时间连接成分的历时演变和产生方式[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5):76-79.
5
刘甜.
时间系统中“前后”和“来去”的认知隐喻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09(1):120-123.
被引量:6
6
包文静.
方位词“前、后”在时间关系介词框架中的隐喻运用[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3):130-131.
被引量:2
7
丁凌云.
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7(4):103-105.
被引量:1
8
龚波.
浅析汉语时空隐喻中的不对称现象[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129-133.
被引量:2
9
胡琴.
先秦时间名词的系统分类与构词分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5):106-107.
10
杨大磊,王胜美.
“前/后”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J]
.长治学院学报,2010,27(4):16-1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2
1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4):7-15.
被引量:514
2
束定芳.
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
.外国语,1998,21(6):11-20.
被引量:335
3
戴浩一,黄河.
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
.当代语言学,1988(1):10-20.
被引量:459
4
戴浩一,叶蜚声.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
.当代语言学,1990(4):21-27.
被引量:162
5
刘宁生.
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J]
.中国语文,1994(3):169-179.
被引量:114
6
周榕.
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2):88-93.
被引量:118
7
缑瑞隆.
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文字应用,2004(4):69-75.
被引量:51
8
陈红.
汉日语方所表达比较[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3):48-53.
被引量:5
9
范继花.
方位概念“前/后”在汉语中的隐喻运用[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66-69.
被引量:11
10
陶氏河宁(DAO,THI,HA,NINH).
现代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语义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5):44-4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8
1
张亚冰.
方位词“前/后”的认知语义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4):61-63.
被引量:2
2
阎利华.
汉语的“前”和日语“前”的认知意义比较研究[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5):63-67.
被引量:2
3
李娜.
方位词“上、下、前、后”的研究综述[J]
.北方文学(下),2018,0(5):222-223.
4
张艳.
方位词“前”认知意义的汉日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2019(1):146-150.
5
宋蕾.
浅谈汉英语言中表时的“前/后”与对外汉语教学[J]
.外语教育研究,2019,7(1):41-45.
被引量:1
6
李亚男.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汉语方位词“前”“后”的对外汉语教学[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3):69-74.
被引量:1
7
黄平平.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中“前”的认知语义分析[J]
.海外英语,2013(17):248-250.
8
孙艺萌.
汉语方位词“后”的语义研究[J]
.明日风尚,2018,0(2):371-37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陈朝阳.
跨文化视角下的汉日时间隐喻对比研究——以“前”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6):10-12.
被引量:2
2
周芬芬.
从认知语义角度看“前”的英译——从《静夜思》的12个译本说起[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0):997-1002.
3
祁俊岳.
方位词“前”的汉日语义对比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9):101-105.
4
李雅婷,黄芳.
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2(5):52-54.
5
黄平平.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中“前”的认知语义分析[J]
.海外英语,2013(17):248-250.
6
林钟晗.
中英时间表征中的空间隐喻对比[J]
.现代语言学,2020,8(6):900-904.
1
吕兆格.
方位词“里”“外”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3(5):50-53.
被引量:5
2
童盛强.
也说方位词“上”的语义认知基础[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10):63-64.
被引量:2
3
童盛强.
也说方位词“上”的语义认知基础——兼与缑瑞隆先生商榷[J]
.语言文字应用,2006(1):87-92.
被引量:15
4
王嫣女.
英汉名转动用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9):147-149.
5
刘焱.
“比”字句对比较项选择的语义认知基础[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5):76-80.
被引量:5
6
缑瑞隆.
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文字应用,2004(4):69-75.
被引量:51
7
孙子成.
“深”与“浅”的语义认知基础——对赵雅青论文的一点看法[J]
.当代修辞学,2012(2):9-9.
8
彭晓.
汉语方位词“上”相关研究之董理与综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4):15-23.
被引量:2
9
张晓.
英汉“上/下”“UP/DOWN”空间隐喻认知对比初探[J]
.青春岁月,2012,0(13):107-107.
10
郝瑜鑫,刘汉武,邢红兵.
“就是……也/都……”的量级标示功能[J]
.汉语学习,2013(5):65-70.
语文知识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