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十年来中国文论现代性讨论综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问题一直是文艺理论界讨论得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1996年,杨春时、宋剑华的《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一文,在文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该文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本质特I!生,是完成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转型,只具有近代性,而不具备现代性。”①由此便引发了一场深入持久的对文论现代性的全面讨论。
作者
欧阳文风
胡平平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2期7-10,共4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关键词
现代性问题
中国文论
讨论综述
中国文学理论
文学的本质
现代形态
古典形态
近代性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91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刘泰然.
进步与回退: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焦虑[J]
.理论与创作,2005(4):36-39.
被引量:1
2
朱立元.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文学问题的讨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54-62.
被引量:3
3
丁云亮.
现代性危机与文学理论科学化的前景[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3):110-113.
被引量:4
4
张萍,邵君秋.
“文艺理论视野中的中国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2):84-86.
被引量:1
5
蒋述卓,蒋艳萍.
论王元化“综合研究法”的文化诗学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2(6):89-93.
被引量:3
6
张荣翼.
论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
.社会科学,2001(5):61-65.
被引量:2
7
杨春时.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问题[J]学术研究,2000(11).
8
耿占春.
全国“现代性与文艺理论”研讨会综述[J]
.文学评论,2000(2):155-158.
被引量:4
9
余虹.
五四新文学理论的双重现代性追求[J]
.文艺研究,2000(1):14-30.
被引量:21
10
钱中文,王宁.
99’世纪之交:全国文论、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J]
.高校教育管理,1999(3):45-5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钱中文.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
.文学评论,1999(2):5-19.
被引量:117
2
彼得.比格尔,周宪.
文学体制与现代化[J]
.国外社会科学,1998(4):53-60.
被引量:50
3
杜书瀛.
“方法论”热──新时期文艺学的反思之一[J]
.文艺争鸣,1999(1):16-19.
被引量:9
4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3-127.
5
胡适《觐庄对余新文学主张之非难》,《胡适留学日记》第956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
6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A]..《胡适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二卷.第8页.
7
胡适.《易卜生主义》[A]..《中国现代文论选》[C].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5页.
8
李大钊.《(晨钟)之使命》[N].《晨钟报》创刊号,1916年8月15日.
9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A]..《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C].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138页.
10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A].吴晓明编选.《陈独秀文选》[C].,.第51、52、51页.
共引文献
191
1
邓智.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代性及其特色——以赵炎秋教授的研究为中心[J]
.文艺论坛,2024(2):28-32.
2
刘泽华.
主体性的焦虑:学术反思浪潮下的时代症候[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1):99-116.
3
伍旭坤.
论王元化先生《文心雕龙》研究中的文化诗学意蕴[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2):327-343.
被引量:2
4
赵崇璧,龚举善.
跨世纪文论话语的两难处境与重建吁求——解读《冲突与重建》的三个视点[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1):39-44.
5
张光芒.
论鲁迅启蒙文学观的哲学原创性[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29-34.
6
宋湘绮.
当代旧体词中孕育着现代民族诗形[J]
.中国文学研究,2009(1):16-20.
被引量:4
7
张国花.
超越的策略——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3):127-130.
8
张鹏飞.
论新时期文艺学理论体系演化的审美佳境[J]
.长城,2009(2):8-10.
9
钱中文.
再谈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
.文艺研究,1999(3):73-88.
被引量:29
10
罗宗强.
古文论研究杂识[J]
.文艺研究,1999(3):111-121.
被引量:61
同被引文献
1
1
欧阳友权.
20世纪西方文论主潮的哲学基础——当代西方文论成因探析[J]
.学术月刊,1995,27(1):63-6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杨松芳.
20世纪西方文论的嬗变及其对中国文论建设的借鉴意义[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91-94.
1
刘三秀.
从“现代文学”到“文学现代性”问题讨论综述[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2):49-53.
2
孙絜.
现代性·近代性·现代主义——对《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的质疑[J]
.学术月刊,1997,29(5):76-81.
被引量:2
3
苏奎.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走向的讨论综述[J]
.文艺争鸣,2004(5):29-31.
被引量:1
4
高凯.
壮大诗歌队伍建设诗歌大省——“世纪之春·甘肃诗会”讨论综述[J]
.飞天,2001(7):109-111.
5
曾凡解,陈金琳.
现代性·现代主义·现代文学——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性质的一点思考[J]
.求索,2003(4):220-222.
6
陈鹰翔.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多性共生景观[J]
.当代文坛,2000(3):8-9.
7
阮忠.
《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评介[J]
.教师教育论坛,1999,25(5):63-64.
8
李永东.
近代性与现代性——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之辩[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1):7-12.
被引量:1
9
杨春时.
文学的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J]
.学术月刊,1998,30(5):102-106.
被引量:15
10
乐朋.
问题小说讨论综述[J]
.当代文坛,1982(8):32-33.
被引量:1
理论与创作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