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建设信息》
2007年第01X期50-53,共4页
Information of China Construction
同被引文献63
-
1潘毅,卢晖临.谁更需要包工头[J].南风窗,2009(9):52-55. 被引量:7
-
2鹿立,王秀银.从农村建筑队进城看我国人口城镇化的一条途径[J].人口与经济,1984(6):34-37. 被引量:2
-
3金敏求.建筑业经济理论研究与体制改革实践[J].建筑经济,1990(2):2-8. 被引量:1
-
4彭庆恩.关系资本和地位获得——以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包工头的个案为例[J].社会学研究,1996(4):53-63. 被引量:104
-
5劳务.“京郊第一村”是怎样发家的[J].中国合作经济,2004(7):22-23. 被引量:1
-
6李家骥.谈建筑劳务基地化管理[J].建筑经济,1993(1):25-26. 被引量:1
-
7王岩.《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目的与主要内容[J].中国社会保障,2005(1):12-13. 被引量:1
-
8韩秋奇.包工头生存境况调查[J].江西农业科技,2005(3):66-68. 被引量:2
-
9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2):55-73. 被引量:420
-
10李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制度构建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17):195-19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2
-
1刘涛,张龙,徐浩,谭雪平,张雪,张军.建筑工人产业化培训动力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建筑经济,2022,43(S01):48-53. 被引量:2
-
2潘毅,卢晖临,张慧鹏.阶级的形成:建筑工地上的劳动控制与建筑工人的集体抗争[J].开放时代,2010(5):5-26. 被引量:58
-
3亓昕.建筑业欠薪机制的形成与再生产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1(5):55-79. 被引量:21
-
4李春会,钟延强.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制度根源[J].经济视角(下),2013(7):130-132.
-
5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农民工权益调查课题组,汪正展.工程转分包对农民工权益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4,23(8):125-126.
-
6张建设,李瑚均.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3):5-8. 被引量:1
-
7谷玉良.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0(2):16-22. 被引量:1
-
8齐淑安.我国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现状与解决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0(20):13-13.
-
9朱梁洪,胡云珍.建筑行业“空壳劳务公司”的成因和对策分析[J].科技传播,2010,2(8):67-68.
-
10刘伟.“包工头”法律地位的明晰及法律规制[J].南方论刊,2020(4):59-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4
-
1穆希琳.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以YZ厂为例[J].政治人类学评论,2023(1):25-96.
-
2吴晓凯.两种抗争史的“政治性”考评——基于斯科特和印度底层学派的比较研究[J].理论月刊,2020,0(1):59-67. 被引量:1
-
3王进.破局建筑业“用工荒”:制度救助与伦理救助协同互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7-47. 被引量:2
-
4孟庆峰.半无产阶级化、劳动力商品化与中国农民工[J].海派经济学,2011,9(1):131-149. 被引量:7
-
5黄宗智.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非正规经济实践[J].开放时代,2010(10):134-158. 被引量:84
-
6刘建洲.农民工的抗争行动及其对阶级形成的意义——一个类型学的分析[J].青年研究,2011(1):33-43. 被引量:21
-
7黄冬娅.国家如何塑造抗争政治——关于社会抗争中国家角色的研究评述[J].社会学研究,2011(2):217-242. 被引量:81
-
8郭宇宽.“包工队”模式再认识:合约性质、制度约束及其利益相关者[J].开放时代,2011(6):132-141. 被引量:9
-
9汪建华.互联网动员与代工厂工人集体抗争[J].开放时代,2011(11):114-128. 被引量:63
-
10孟泉.我国罢工工人利益转化机制研究——立足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的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29(1):14-18. 被引量:1
-
1程波辉.治道变革背景下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价值取向[J].甘肃高师学报,2010,15(1):106-109.
-
2杨宏山.党内民主改革的制度取向[J].理论参考,2006(8):35-37.
-
3刘益飞.作风建设要有新思路——试论发展党内民主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11):6-8. 被引量:3
-
4朱广忠.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的制度取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6):81-83. 被引量:3
-
5刘俊祥,杨志红.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取向[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5(4):19-26. 被引量:1
-
6完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力的制度取向[J].人民政坛,2010(11):32-32.
-
7李建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J].红旗文稿,2014(4):40-40.
-
8颜鹏飞,贺静.西方经济学家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的评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70-78.
-
9李作峰.论土地法律法规修改的制度取向--以农地永包制为视角[J].淮海论坛,2011(4):20-23.
-
10王珊珊.刑罚轻缓化初探[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2):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