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被引量:19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6,29,共15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21
-
1张传燧.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传统大学精神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2):8-11. 被引量:36
-
2康丽颖.学校的责任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6,27(12):34-39. 被引量:50
-
3张楚廷.素质教育不是额外的一种教育——兼论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6(6):17-19. 被引量:16
-
4彭鹃,姚利民.论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06(8):28-30. 被引量:9
-
5宋明钧.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7):74-78. 被引量:79
-
6王洪才.论现代大学制度的结构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06,4(1):32-38. 被引量:59
-
7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27. 被引量:39
-
8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3-20. 被引量:31
-
9郑淮,杨昌勇.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理论的主要贡献[J].教育学报,2006,2(4):22-25. 被引量:14
-
10鲍传友,邓涛.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的公共性[J].中国教育学刊,2006(3):10-13.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683
-
1许锡良.评“怎么都行”——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性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5-11. 被引量:28
-
2郑淮.略论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0-56. 被引量:56
-
3郭元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1):38-42. 被引量:85
-
4樊浩.道德理性与生命智慧[J].人文杂志,1998(5):7-13. 被引量:17
-
5杨宜音.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J].中国社会科学,1998(2):82-93. 被引量:211
-
6郑晓鸿.教育公平界定[J].教育研究,1998,19(4):29-33. 被引量:70
-
7覃方明.社会学方法论新探(上)——科学哲学与语言哲学的理论视角[J].社会学研究,1998(2):37-46. 被引量:18
-
8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无用知识的有用性[J].科学与社会,1999(1):50-54. 被引量:33
-
9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 被引量:917
-
10张宝泉.美国大学的管理机构及管理机能[J].外国教育研究,1998(2):12-15. 被引量:6
共引文献5138
-
1沈悦,魏佳.英国学校问责制中增值评价的应用及启示[J].郑州师范教育,2024,13(1):28-34.
-
2周军,葛新斌.基于家庭文化资本视角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困境解析与建议[J].郑州师范教育,2022,11(5):20-24.
-
3刘天平,王林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中小学校本研修的障碍与推进路径[J].郑州师范教育,2020(6):7-11.
-
4孙利君.数字化赋能英语听说机考的创新实践[J].浙江考试,2022(8):3-8. 被引量:1
-
5陈涛,蒲岳,潘黎,韩茜.中国教育研究演变:主题、逻辑及发展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1):125-147. 被引量:1
-
6张继明.高校的智力服务价值与创业型组织构建——破除高校“五唯”的一个重要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2(2):97-112.
-
7李双雄,姜丽君.新时代大学如何提升内涵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S01):70-72. 被引量:1
-
8余澄,孙妍,王后雄.“必备品格”的内涵、生成过程及发展路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5):90-98.
-
9叶晓玲,李艺.现象学作为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本体论与认识论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1):11-19. 被引量:17
-
10赵淑萍,王海龙.再造与重构:“媒介化”影响与行为方式变化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5):65-7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11
-
1李秉德.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现象剖析[J].教育研究,1997,18(7):32-33. 被引量:50
-
2董远骞,张定璋,裴文敏.要有一本新的《教学论》[J].中国教育学刊,1980(2):41-43. 被引量:4
-
3杨昌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8):39-42. 被引量:10
-
4方文.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1(6):126-136. 被引量:168
-
5陈晓春.学术性、师范性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0):85-86. 被引量:3
-
6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8
-
7李文兰,杨祖国.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关键词词频分析[J].情报科学,2005,23(1):68-70. 被引量:215
-
8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1):10-12. 被引量:109
-
9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25(6):3-4. 被引量:126
-
10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1):48-57. 被引量:223
引证文献19
-
1姜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再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24):29-31. 被引量:12
-
2黄白.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培养新型农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1):171-174. 被引量:7
-
3胡炼.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3):113-114. 被引量:2
-
4吕宏倩,王建梁.澳大利亚中小学生公民责任感培养的调查与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8(6):12-15. 被引量:2
-
5束鹏芳.和谐:一种文化思维和教育视野[J].江苏教育研究,2008(7):12-15.
-
6张道祥.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2008(9):103-104. 被引量:15
-
7李涛.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公平治理:农民视角下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和成都若干乡镇调研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5):75-81. 被引量:2
-
8李涛.农民视角下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以重庆和成都若干乡镇调研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6):31-37.
-
9章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1):6-7. 被引量:3
-
10马瑛.构建大学英语高素质教育的思想框架[J].教育与职业,2011(12):124-12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72
-
1郑嘉玲.知识图谱镜像下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36):12-21. 被引量:2
-
2杨诗婷,朱培武.博硕士学位论文视角下我国标准化研究热点与趋势[J].质量探索,2022,19(3):15-24.
-
3李志河,张春雨,李思哲,杨玉霞.我国社科领域深度学习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NKI文献的计量可视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2):6-11.
-
4王明明.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会展文献研究[J].现代商业,2020(3):13-16.
-
5王晨阳,褚建勋.议题、网络与差异:管窥科学传播研究的知识图谱(2000—2019)[J].科普研究,2021,16(1):65-75. 被引量:5
-
6王晨阳.畅想、忧虑与反思:新闻传播学视阈下的算法研究[J].北方传媒研究,2021(2):40-43. 被引量:1
-
7李阳春,龙笑梅.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2):121-123.
-
8刘炎欣.跳出“立场”看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13(6):21-26.
-
9李涛.“中国语境”的教育公平核心新治理:一个“统筹教育论”的批判—诠释框架[J].大学教育科学,2009(4):29-37. 被引量:3
-
10李艳红,肖艳.陇东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111-115. 被引量:1
-
1本刊编辑部.2005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6,27(3):3-15. 被引量:14
-
2本刊编辑部.200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8,29(3):3-17. 被引量:19
-
3本刊编辑部.2010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1,32(2):4-14. 被引量:5
-
4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011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云南教育(视界),2012(4):39-43.
-
5本刊编辑部.2013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4,35(2):13-28. 被引量:8
-
6高宝立,杨雅文,刘洁,许建争,张平,邓友超,金东贤.2014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扫描[J].辽宁教育,2015,0(6X):5-8. 被引量:1
-
7本刊编辑部.2008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9,30(4):3-16. 被引量:3
-
8本刊编辑部.200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0,31(2):3-14. 被引量:6
-
9本刊编辑部.2012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3,34(2):9-20. 被引量:5
-
10高宝立,邓友超,宗秋荣,杨雅文,金东贤,刘洁,许建争,张平.2011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平安校园,2012(5):2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