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7,共8页
Drama:The Journal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参考文献29
-
1李祥林.政治意念和女性意识的双重变奏──对“样板戏”女角塑造的检讨反思[J].四川戏剧,1998(4):18-22. 被引量:4
-
2颜敏.“文革”的历史叙述——论“样板戏”的文学剧本[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5(4):30-36. 被引量:8
-
3刘宁.样板戏——古典主义的复活——文革主流艺术个案分析[J].戏曲艺术,2003,24(2):26-30. 被引量:9
-
4章新强.“样板戏”电影是“空镜头”吗[J].戏文,2005(3):15-16. 被引量:2
-
5陈冲.沉渣泛起的“艺术本体”[J].文学自由谈,2001(3):32-37. 被引量:6
-
6刘超.样板戏人物语言分析[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6):106-110. 被引量:5
-
7刘艳.“样板戏”观众与乌托邦文化[J].艺术百家,1996,12(3):20-27. 被引量:7
-
8刘艳.京剧的写意特征与“样板戏”的英雄形象塑造[J].文艺研究,2001(6):39-50. 被引量:6
-
9张泽伦.京剧音乐的里程碑──论“样板戏”的音乐创作成就[J].人民音乐,1998(11):22-25. 被引量:8
-
10范玲娜.作为符号的女性——论“样板戏”中革命女性的异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28-31.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124
-
1郦苏元.当代中国电影创作主题的转移[J].当代电影,1999(5):58-64. 被引量:3
-
2何火任.《白毛女》与贺敬之[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2):82-92. 被引量:33
-
3周恩来.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J].文艺研究,1980(1):4-7. 被引量:37
-
4周扬.进一步革新和发展戏曲艺术[J].文艺研究,1981(3):4-14. 被引量:17
-
5李希凡.革命英雄典型的巡礼[J].文学评论,1961(1):30-44. 被引量:12
-
6汪人元.音乐的戏剧──京剧“样板戏”音乐评析之二[J].艺术百家,1994,10(2):26-31. 被引量:2
-
7冯光钰.戏曲音乐的传统魅力和革新能量——从现代京剧音乐谈起[J].中国音乐,1993(4):5-7. 被引量:6
-
8王土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史╱叙事╱意识形态话语[J].当代电影,1990(3):36-47. 被引量:13
-
9洪子诚.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96(2):60-75. 被引量:104
-
10杨建业.现代戏与恨屋及乌[J].文学自由谈,1998,0(4):37-4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90
-
1张玄,陈誉洋.现代京剧《海港》音乐的创新[J].中华艺术论丛,2022(1):131-138.
-
2孙玫.论20世纪50年代的戏剧跨界[J].中华艺术论丛,2021(1):318-324.
-
3黄继刚.革命叙事话语与样板戏传播效应刍议[J].华中学术,2019(4):42-50.
-
4陈寒非.再造传统:反思戏剧与法的主体性[J].人大法律评论,2022(2):94-122.
-
5李松.间离效果,抑或乌托邦心态?——关于“样板戏”与韩毓海先生商榷[J].粤海风,2009(3):68-73. 被引量:1
-
6王建英.样板戏·样板心理·反个性文化——样板戏的文化反思[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3(11):12-13.
-
7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20世纪[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69-75.
-
8海阔.幕后叙事者:样板戏电影的颠覆与重构[J].电影文学,2008(10):23-24.
-
9徐立人.对“样板戏电影”的一种文化分析[J].芒种,2012(4):202-203. 被引量:2
-
10阎立峰.“京剧姓京”与“新程式”——对样板戏的深层解读[J].戏剧艺术,2004(3):36-43. 被引量:5
-
1王玉.一部别样的当代知识分子心灵史——关于《青春之歌》及其批评话语[J].长城,2011(11):172-175.
-
2刘海旭.本体·想象·象征的步步惊心:《我不是潘金莲》中深层社会正义的迂回挖掘[J].电影评介,2016(24):10-12.
-
3覃晋.刘勰《文心雕龙》之“气论”及其当代价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79-81.
-
4苟洞.兰陵笑笑生考[J].徽州社会科学,2007(8):18-26. 被引量:1
-
5何玉蔚.《到灯塔去》与弗吉尼亚·吾尔夫的人格理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7):116-118.
-
6闫秋红.从民歌看张承志小说的民间情怀[J].民族文学研究,2006,24(3):141-144.
-
7王红军.沉重挽轭下妇女的悲剧——沈从文笔下女性的命运[J].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20-22.
-
8沐目.新人漫解[J].湖北电业,2003,0(1):46-46.
-
9《鲁迅全集》由谁家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另有说法[J].鲁迅研究月刊,1995(10):71-71.
-
10李巍.闻一多新诗理论的正名旧诗倾向[J].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7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