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性人才。高等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核心,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大批适应科技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为此,要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即注重教育个性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评价科学化。
作者
赵姝淳
机构地区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信息作战与指挥系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4-67,共4页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新性人才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9
同被引文献
130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318
参考文献
6
1
郑金洲.审视"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信息,1999,(10).
2
[1][美]克雷奇著.心理学纲要(上册)[M].周先庚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263.
3
郑金洲.
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
.中国教育学刊,2000(1):13-16.
被引量:172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
[16]哈佛校长坦言挑战[N].中国教育报,1998-05-04(4).
6
郑金洲.
“创新”四题[J]
.山东教育科研,2000(7):4-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美]克雷奇 周先庚 译.心理学纲要(上册)[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
[美]吉尔福特JP.创造性才能.施良方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1
3
Guilford J P.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in Psychlolgical Bulletin,1956(4).21
4
[美]索里JM,特尔福特CW.教育心理学.高觉敷,刘范,林传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96,290
5
Torrance E P,etal.Crea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1970.261
6
[美]梅斯基等.幼儿创造性活动.林崇德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3
7
Torrance. E. P etal ,Crealivelearningandteacking. 1970, p. 261.
8
[美]梅斯基等著,林崇德等译.《幼儿制造性活动》.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页.
9
[美]吉尔福特著,施良方,唐晓杰等译.《创造性才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10
J·P·吉尔福特,唐晓杰,沈剑平.
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新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8(4):9-1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219
1
朱文宝.
兴趣、参与和创新——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10):128-130.
2
姜桂兰,凤优游,季桂娟,马玖彤.
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首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z2):114-115.
3
徐云庆.
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方面因素[J]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194-196.
被引量:2
4
刘瑞娟.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哲学素质教育意义及途径[J]
.文教资料,2008(1):60-61.
5
张住城.
“学生中心”教育理念的探究[J]
.文教资料,2008(27):98-99.
6
赵双新,王苏敏.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沈阳大学学报,2004,16(5):40-43.
被引量:7
7
朱德超.
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4):52-53.
8
王云,段玉清,朱帜,周越,蔡健荣.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高师理科学刊,2010,30(3):118-120.
被引量:2
9
唐剑岚.
数学创新思维的心理机制及其能力的培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S2):183-187.
被引量:2
10
陆丽娟.
让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同行[J]
.新课程学习(下),2010(8):98-9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30
1
周健吉.
对高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07(8):26-26.
被引量:5
2
林崇德.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3.
被引量:349
3
黄汉升,梅雪雄,陈俊钦,许红峰,林取用,洪泰田,余奎康,陶玉萍.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体育科学,1998,18(6):1-4.
被引量:112
4
王迎胜.
高校体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略探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
被引量:15
5
李福华.
论学生文化主体性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04(7):67-68.
被引量:11
6
姚蕾,闻勇.
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92-94.
被引量:174
7
李阿利,赵佳荣,陈冬林.
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1):66-69.
被引量:13
8
姜建华,李会平,刘学良.
以实际课题为载体进行毕业实习 加强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J]
.化工高等教育,2005,22(1):106-108.
被引量:2
9
王培强.
适应新世纪需要,培养创新性人才[J]
.高等农业教育,2005(5):30-32.
被引量:3
10
杨庆先,漆雁斌,王燕.
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的几点思考[J]
.科技与经济,2005,18(4):52-5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1
1
张林.
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5):80-81.
2
陈兴华.
浅议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教育探索,2009(7):76-77.
被引量:6
3
杨鲜霞.
创新教育观及创新人才的培养[J]
.职教论坛,2009,25(08Z):47-48.
被引量:1
4
齐平,郭姣.
地方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个性化教育为基础[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231-234.
被引量:4
5
彭润伍,唐立军,郭裕.
结合前沿科学培养光电子专业创新人才[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2):41-42.
被引量:3
6
陈立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体育专业创新性健身指导人才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10(5):122-123.
被引量:5
7
王长青,李爱军,寇晓东.
高校班主任承载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功能的系统探索[J]
.科技信息,2010(01X):9-9.
被引量:1
8
李颖,张玲.
以学习型党组织推动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以高校学习型党小组为例[J]
.现代企业教育,2011(8):156-158.
被引量:1
9
银彩燕.
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功,2012(3):26-26.
10
李昆太,黄林,程新.
创新制药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主动设计试验的能力为目标[J]
.教育教学论坛,2013(5):67-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8
1
余新鑫,雷轶,王霞.
OBE理念下创新创业训练对大学生能力提升效果研究[J]
.学园,2020(21):98-100.
被引量:1
2
许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策略[J]
.学园,2020(12):89-90.
3
姚慧婷.
区域产业结构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路径思考——以苏州包装行业为例[J]
.投资与创业,2023,34(19):22-24.
4
陈学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产经,2021(16):48-49.
被引量:1
5
郑平,王卫强.
“AAFF”模式下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20,37(1):59-65.
被引量:2
6
徐燃,王宏勋,陈新,熊超,朱闻君,毕凯,张绍鹏.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多维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3):124-126.
7
陈克兢,徐振源.
研究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2):154-157.
8
王衍婷,王雪凝.
新文科背景下综合艺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0):127-129.
9
徐波,沈风飞,张玲,孙巍,尹爱国.
以企业需求为驱动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3):53-57.
被引量:2
10
王晓楠,李京培,李群.
基于项目驱动的临床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9):193-195.
被引量:2
1
张丽娜.
教学评价科学化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27(3):136-138.
2
杨国虓,李建明.
班级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立足点[J]
.宜宾学院学报,1999(3):55-56.
3
陈慧君.
试谈创新教育的特征[J]
.教育探索,1999(6):5-6.
被引量:12
4
董喜才.
思想品德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几点尝试[J]
.甘肃科技,2010,26(7):183-184.
被引量:1
5
申艳敏,朱春山,刘海霞.
教学方法多样化 提高《化工原理》教学效果[J]
.甘肃科技,2008,24(6):170-171.
被引量:5
6
钟爱云.
浅议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3(36):71-71.
7
宋芳芳.
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J]
.新课程(中学),2013(7):129-129.
8
常玉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商情,2012(11):163-163.
9
王海荣.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新农民(上半月),2009(1):123-123.
10
向德茂.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
.科学咨询,2016,0(2):82-82.
被引量: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