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刘禹锡诗歌中的创新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刘禹锡是唐代诗坛的一位大家,他的诗歌得到后人的极大推崇。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上的造诣表现为:深化和反驳了传统的主题表现;他使诗歌题材领域得到拓展和发掘,特别是他的民歌体诗对后世影响极大,使诗歌的体式有了很大的变革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意义。
作者
张振萍
机构地区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第2期173-175,共3页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刘禹锡
诗歌
创新
新韵味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吴汝煜.
谈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美[J]
.文学评论,1983(3):122-132.
被引量:8
2
韦凤娟等.新编中国文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
7
1
蒋英.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对文人竹枝词的继承与发展[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7-9.
被引量:1
2
墙峻峰.
浅谈刘禹锡的民歌体诗[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1-74.
被引量:1
3
金艳.
试论刘禹锡对民间俚词俗曲的学习和雅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06-107.
4
罗筱玉.
试论中唐诗风蜕嬗之际的刘禹锡[J]
.齐鲁学刊,2011(3):115-120.
被引量:1
5
张效民.
刘禹锡《竹枝词》创作时地研究综述[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63-74.
6
王光磊.
刘禹锡乐府诗浅论[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2):20-23.
7
卢燕平.
论刘禹锡《竹枝词》[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6):22-25.
被引量:1
1
范芳.
刘禹锡诗歌的陌生化魅力[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2):6-8.
2
马虹.
论刘禹锡诗歌的美学特征[J]
.普洱学院学报,2016,32(1):86-88.
3
孙敏敏.
论道教对刘禹锡诗歌的影响[J]
.北方文学(中),2017,0(1):69-69.
4
孙文杰.
刘禹锡诗歌与永贞革新[J]
.黑河学刊,2016(3):47-50.
被引量:1
5
温成荣.
刘禹锡诗歌中的文化意蕴[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203-204.
6
吴汝煜.
谈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美[J]
.文学评论,1983(3):122-132.
被引量:8
7
孙琴安.
刘禹锡诗歌中特殊形式的诗体[J]
.古典文学知识,2001(5):32-38.
8
李迎春.
浅谈刘禹锡诗歌中的色彩运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3).
9
李瑞星,海刚.
刘禹锡诗歌艺术特色研析[J]
.文学教育,2007(12X):34-35.
10
李晓琴,李春霞.
论刘禹锡诗歌中的旷达意识[J]
.青春岁月,2011,0(8):52-53.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