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叶裕民解读“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被引量: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背景:2006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要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核心。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2007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立足资源环境容量和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根据《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到2010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
出处
《前线》
2007年第4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承载能力
城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全国建设工作会议
解读
区域发展
环境容量
五年规划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1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54
同被引文献
211
1
赵琨,周琳.
“工业4.0时代”产业空间规划的思路变革[J]
.中国土地,2019,0(11):37-39.
被引量:5
2
曾鹏,王俊俊.
中国城市群土地承压施压耦合曲线的时空特征[J]
.统计与决策,2021(2):56-59.
被引量:1
3
卢育红,史宝娟.
唐山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102-105.
被引量:5
4
唐辉,赵富强,李东序.
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
.当代经济,2012,29(21):146-148.
被引量:5
5
曾维华,王华东,薛纪渝,叶文虎,关伯仁,梅凤桥.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关键问题之一——环境承载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2):33-37.
被引量:61
6
魏后凯.
区域承载力·城市化·城市发展政策[J]
.学术界,1989(6):77-80.
被引量:5
7
张剑光.
重庆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8,18(3):41-47.
被引量:3
8
齐文虎.
资源承载力计算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
.自然资源学报,1987,2(1):38-48.
被引量:26
9
张强.
论FCM在城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的应用[J]
.求索,2014(8):107-111.
被引量:2
10
钱春蕾,叶菁,陆潮.
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引力格局划分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2):237-245.
被引量:97
引证文献
29
1
谭文垦,石忆邵,孙莉.
关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40-44.
被引量:36
2
杨光梅.
我国承载力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及展望[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6):23-25.
被引量:6
3
陈娟,李景保,卿雄志.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281-284.
被引量:3
4
陈娟,李景保,卿雄志.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3):69-74.
5
陈娟,李景保,卿雄志.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4):17-20.
被引量:13
6
付鑫,王建伟.
都市区蔓延形态与综合承载力网络关系研究述评[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84-89.
被引量:1
7
朱鹏.
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模型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
.北方经济,2011(16):3-4.
被引量:4
8
孔凡文,刘亚臣,常春光.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及测算思路[J]
.城市问题,2012(1):26-29.
被引量:39
9
罗凤金,许鹏,程慧.
大城市承载力研究[J]
.调研世界,2012(4):53-57.
被引量:7
10
向兰,蒋志凌.
“反规划”理论在环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5):97-102.
二级引证文献
154
1
孙久文,易淑昶,傅娟.
提升我国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承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2021(2):102-109.
被引量:18
2
解薇.
青海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2020(16):148-150.
被引量:1
3
徐玖平,杨春燕.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产业集群调整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6):142-151.
被引量:14
4
吕光明,何强.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4).
被引量:17
5
傅鸿源,胡焱.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综述[J]
.城市问题,2009(5):27-31.
被引量:68
6
杨光梅.
我国承载力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及展望[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6):23-25.
被引量:6
7
杨亮,吕耀,郑华玉.
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5):593-600.
被引量:49
8
陈娟,李景保,卿雄志.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281-284.
被引量:3
9
陈娟,李景保,卿雄志.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3):69-74.
10
陈娟,李景保,卿雄志.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4):17-20.
被引量:13
1
韩燕.
城市综合承载力文献评述[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19):12-12.
被引量:1
2
周宏春.
新型城镇化是现有城镇化的“升级版”[J]
.呼和浩特经济,2014,0(3):35-40.
3
刘振伟.
推进城镇化也要重心向下[J]
.农村工作通讯,2014,0(23):47-49.
被引量:1
4
周宏春.
新型城镇化是现有城镇化的“升级版”[J]
.中国发展观察,2014(3):4-8.
5
2014年地区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监测报告(15) 2015年的城市发展什么样[J]
.领导决策信息,2014,0(33):30-31.
6
国务院发文要求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J]
.中国名城,2013(12):80-80.
7
贾宜强.
立足资源 构筑“亮点”加快邳州乡镇企业发展步伐[J]
.江苏乡镇企业,1998(4):21-21.
8
韩永文.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J]
.新湘评论,2014(2):9-12.
被引量:3
9
崔征,田丽娜.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河北企业,2014(4):58-58.
被引量:3
10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J]
.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3,0(18):3-6.
前线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