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于2005年10月20日在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07年第1期21-30,共10页
Gazette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关键词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形式多样性
公约
文化
保护
会议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会议决定
分类号
D922.14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5
1
崔新建.
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2-104.
被引量:284
2
葛新斌.
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民族语文教育刍议[J]
.民族教育研究,2005,16(6):49-52.
被引量:3
3
常永才,哈经雄.
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教育均衡化发展[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6):59-63.
被引量:4
4
刘永明.
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183-190.
被引量:19
5
单世联.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J]
.天津社会科学,2006(3):42-50.
被引量:30
6
王才勇.
文化间性问题论要[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4):43-48.
被引量:96
7
蔡熙.
关于文化间性的理论思考[J]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80-84.
被引量:92
8
乌丙安,吴效群.
机遇还是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发展[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3):1-4.
被引量:21
9
翟博.
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
.教育研究,2010,31(1):3-8.
被引量:56
10
褚宏启.
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
.教育研究,2010,31(11):3-11.
被引量:148
引证文献
4
1
刘端,卜爱华.
民族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民族预科语文教育[J]
.民族论坛,2011(10X):51-53.
被引量:2
2
张学昌.
城乡文化共生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推进策略——基于文化间性的视角[J]
.新疆社会科学,2019(1):88-95.
被引量:14
3
刘芳,吉标.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J]
.教育科学研究,2024(6):90-96.
4
芦人静,李惠芬.
论数字时代非遗传承中的文化认同[J]
.江苏社会科学,2024(5):232-240.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赵金文.
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教学初探[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6):281-282.
2
贾敏.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探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54-156.
被引量:4
3
周浒.
嵌入性视角下独立书店乡村发展模式探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20,0(3):12-18.
被引量:4
4
张学昌.
城乡融合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振兴[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56-64.
被引量:39
5
傅琼,郭岩.
新时代乡土文化自信重构路径研究[J]
.长白学刊,2022(3):140-147.
被引量:16
6
刘铖,陈鹏.
新生代乡村教师“共生性”文化生产的可能与实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3):32-38.
被引量:4
7
黄海明.
数字化改革视阈下金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的路径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0):71-74.
8
徐亮,崔英锦.
审思与超越:文化共生视域重构师生互动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向[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2):67-74.
被引量:1
9
胡守勇.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分析框架[J]
.中州学刊,2023(8):65-73.
被引量:10
10
杨文杰.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性格的缺失与重塑[J]
.教育科学研究,2023(8):20-26.
被引量:2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5):10-10.
2
尹晓东.
当代戏曲音乐的建设与创新[J]
.中国戏剧,2008(8):47-49.
被引量:1
3
张松,邵宏雷,马曼.
刑事案件中电子证据的特征及适用规则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8):39-40.
被引量:1
4
彭华.
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三性”[J]
.党员干部之友,2000(1):35-35.
5
王佑灵.
试论经济法责任的基本特征[J]
.商场现代化,2010(18):104-105.
被引量:3
6
毛永兴.
浅议司法会计介入职务犯罪侦查[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2):71-72.
被引量:1
7
孙鑫.
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法中的文化与贸易之争——《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引发的思考[J]
.学问,2009(2):247-248.
8
韩小兵,喜饶尼玛.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特色[J]
.人权,2012(5):30-36.
被引量:2
9
马冉.
试论文化多样性概念的发展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J]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3(7):25-28.
被引量:1
10
马冉.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与WTO规则的冲突与协调[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83-85.
被引量: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