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学科话语与人文精神——对“潜在写作”、“民间”等话语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学科话语,"潜在写作"、"民间"等观念的提出,与世纪之交知识分子话语立场的转移或转型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它是文学史学界对此前关于"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的批判与否定意识的一种反拨,表现出鲜明的人文立场。但是,对"潜在写作"和"民间文本"的过度阐释,会造成文学史写作视阈中整体的失衡,出现由过度阐释所导致的虚构性、为文化研究策略所掩饰的对抗性话语特质及由高昂的主体精神与理论热情所带来的话语的空蹈姿态。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91,共5页 Study &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4..
  • 2昂热诺马,等.问题与观点[M].史忠义,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138.
  • 3韦勒克 沃伦著 刘象愚译.文学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43.
  • 4埃斯卡皮罗.文学社会学[M].于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5.
  • 5陈思和.陈思和白选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4.
  • 6陈思和,张新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J].当代作家评论,1999(6):14-20. 被引量:19
  • 7瑙曼.作品、文学史与读者[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158.
  • 8霍埃.批评的循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 9曼海姆卡.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 10拉卡托斯伊.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兰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8.

共引文献132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