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造力研究的取向转化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创造力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个性特质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本文从创造力研究方法、创造力的科学思维的发展以及创造力的认知、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讨论创造力研究的取向转化问题。
作者
郭媛媛
机构地区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出处
《理论界》
2007年第4期153-154,共2页
Theory Horizon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核心竞争力研究"(J05005)资助
关键词
创造力研究
转化
分类号
C2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邓雪梅.
试论团体创造力研究与创造心理学的理论转向[J]
.心理科学,2005,28(5):1277-1278.
被引量:11
2
傅世侠,罗玲玲,孙雍君,邓雪梅,邵全辉.
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2):79-82.
被引量:26
3
张胜芳,王作军.
论创造力开发的社会文化环境[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51-55.
被引量:3
4
王习胜.
国内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研究述评[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8):50-52.
被引量:10
5
孙雍君.
关于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6):45-49.
被引量:16
6
苏振芳.
创造力开发的哲学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27-3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卢平安.
学科组是技术交流的一种好形式[J]
.科研管理,1984,5(2):74-76.
被引量:1
2
王鹏,时勘.
培训需求评价的研究概况[J]
.心理科学进展,1998,8(4):36-38.
被引量:29
3
卢泰宏,刘大椿.
论学派的科学社会功能[J]
.科研管理,1982,3(1):16-21.
被引量:5
4
马骏.
对科研成果的多目标综合评价[J]
.科学管理研究,1988,6(1):26-32.
被引量:2
5
傅世侠.
国外创造学与创造教育发展概况[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7(7):58-62.
被引量:19
6
刘二中.
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度及其评价标准[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10):40-42.
被引量:3
7
王光玉.试论科技人才的群体结构[J].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资料,1983,(9).
8
赵红州.科学能力学引论[M].科学出版社,1982.16,198,223.
9
(美)MSGazzaniga 沈政等译.认知神经科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44-854.
10
吴静吉.创造力的研究取向之回顾与展望[A]..台湾:创造能力课程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2.14.
共引文献
55
1
傅世侠,罗玲玲,孙雍君,邓雪梅,邵全辉.
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2):79-82.
被引量:26
2
丁志华,李萍,胡志新,李丰年.
团队创造力数学模型的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107-110.
被引量:14
3
钟旭.
基于高影响力科学家的科技团体创造力分布模型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2):15-18.
4
罗玲玲.
科研课题组的层次结构差异与领导创造力[J]
.科学学研究,2006,24(A02):508-511.
被引量:1
5
沈丽燕,王黎萤.
新产品开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14):309-310.
被引量:2
6
刘云,石金涛.
员工创造力的研究逻辑[J]
.现代管理科学,2009(1):99-101.
被引量:3
7
孙玉玲,杨克魁,钟凤平,何湘岚.
高影响力论文分析在学术期刊策划中的意义——以肾脏病学研究领域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146-149.
被引量:13
8
田友谊.
西方创造力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J]
.国外社会科学,2009(2):122-130.
被引量:11
9
王端旭,朱晓婧,王紫薇.
团队规范影响研发人员创造力的中介机制研究——以知识共享为例[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4):119-124.
被引量:3
10
王亚男,张景焕.
创造力研究的新领域:合作创造力[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84-90.
被引量:19
1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
.学术月刊,1981,13(12):57-78.
2
朱学红,谭清华,伍如昕.
心理契约:创造力研究的新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215-221.
被引量:1
3
段继扬.
创造力的心理学含义[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0(1):88-96.
被引量:7
4
顾琴轩,蒋琬.
多层次组织创造力研究:构念、测量与研究展望[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18-24.
5
约瑟夫.布尔哥兹,欧阳达.
论科学技术创造力的人性化[J]
.国外社会科学,1980(5):44-45.
6
余吟吟,陈英葵.
方法与变量:企业团队创造力研究现状述评与展望[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3):234-239.
被引量:4
7
赵放人.
应重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问题[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1999(4):28-32.
被引量:6
8
董奇.
发散思维测验的发展与简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23-28.
被引量:3
9
马俊芝.
客观规律究竟是否转化?——兼答戚若文同志[J]
.学术月刊,1959,3(9):62-66.
10
D.J.特雷芬格,王玉秋.
创造力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1987(10):18-21.
理论界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