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的后现代化与第二次启蒙
被引量:
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首先指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困境,接着探讨了第一次启蒙的局限,即对自己的帝国主义态度,对传统的虚无主义姿态,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理性的过分迷信,对自由的单向度理解。最后,作者认为有必要在反思第一次启蒙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次启蒙,并概括了第二次启蒙的理论取向。
作者
王治河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60,共10页
Marxism & Reality
关键词
现代化
后现代化
启蒙
第二次启蒙
分类号
C092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114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54
参考文献
41
1
叶朗.
儒家美学对当代的启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1):50-56.
被引量:28
2
Ulrich Beck, Ecological Enlightenment, New Jersey: Humanities Press, 1995, p.145.
3
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第2页.
4
Hennan Daly and John B. Cobb, Jr., For the Common Good, Boston: Beacon Press, 1994,p.159.
5
Max Horkheimer & Theodor W.Adorno,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Translated by John Cumming,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1972, p. xii.
6
Water F. Baber & Robert V. Bartlett, Deliberative Environmental Politics: Democracy and Ecological Rationality.London: The MIT Press, 2005,p.206.
7
Max Horkheimer & Theodor W. Adorno,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p. 54.
8
Stephen Crook, Postmodernization: Change in Advanced Society, London , Newbury Park, Calif. : Sage, 1992, p. 210.
9
Andrew Dobson, Green Political Thought, p.187,p. 192
10
Poliakov, Aryan Myth. Cited in Harvey, Beyond Enlightenment, p. 159.
共引文献
31
1
邱晨,谢昕晔.
浅析儒家美学中“尽善尽美”的赓续弘扬[J]
.汉字文化,2023(19):178-180.
2
师永华.
浅析儒家美学[J]
.黄河之声,2009,0(22):86-87.
被引量:1
3
白利兵.
儒家文艺思想的生命美学阐释[J]
.北方论丛,2008(3):5-9.
4
何光沪.
科学革命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22(3):47-53.
被引量:3
5
李细姣,卢健.
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现代意蕴[J]
.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92-194.
被引量:2
6
“比德”与“畅神”——从两种传统的自然审美观看其不同的人格修养取向[J]
.临沂师专学报,1998,32(2):70-72.
7
王新芳.
《孔子》:主流文化与审美文化的守望者[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5):114-115.
8
田海平.
生态视野下的经济伦理观念转换[J]
.江苏社会科学,2000(4):39-44.
被引量:10
9
何世剑.
中国古典音乐批评的“生态和美”观及其当代意义[J]
.中国文化研究,2012(4):155-163.
被引量:1
10
樊美筠,王治河.
和者生存:走向一种建设性后现代的尚和文明[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64(6):189-19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4
1
吴晓明.
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J]
.求是学刊,2004,31(4):16-19.
被引量:21
2
杨春时.
“现代性批判”的错位与虚妄[J]
.文艺评论,1999(1):22-24.
被引量:8
3
李其庆.
法国学者拉比卡谈“生态学社会主义”[J]
.国外理论动态,1993(2):5-8.
被引量:13
4
P.辛格,江娅.
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J]
.世界哲学,1994(5):25-32.
被引量:79
5
孙正聿.
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J]
.中国社会科学,1996(3):114-125.
被引量:34
6
郑莱.
一谈学科的迷思[J]
.读书,1998,0(2):110-115.
被引量:6
7
谭吉.
我们能不能再给子孙后代5000年?[J]
.新湘评论,1996,0(Z1):36-37.
被引量:2
8
钱穆.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
.中国文化,1991(1):93-96.
被引量:331
9
衣俊卿.
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
.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被引量:297
10
任平.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51-57.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18
1
王治河.
别一种生活方式是可能的——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批判及启迪[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23-29.
被引量:11
2
王治河.
关于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后现代哲学考量[J]
.哲学动态,2010(4):5-14.
被引量:12
3
江正奎.
当代中国社会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8):46-53.
4
冯合国.
从“理性启蒙”到生态启蒙——关于生态文明建构路径的思考[J]
.前沿,2010(17):148-151.
5
崔永和.
人与自然关系:唯物史观的生长点——关于传统人道主义的一点反思[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107-116.
被引量:3
6
崔永和,程爱民.
适度幸福观与人的全面发展[J]
.唯实,2012(6):21-26.
被引量:1
7
崔永和,童路雯.
传统人道主义的生态限度及其出路[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4):1-5.
被引量:2
8
闫慧远,祝青.
人的生存方式变革与和谐社会建设[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5):116-120.
9
程广丽.
“第二次启蒙”的贫困——与王治河、樊美筠教授商榷[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2):128-136.
被引量:3
10
张建设.
生态化意识形态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J]
.理论建设,2012,28(6):45-50.
二级引证文献
54
1
陶长江.
残障人士出游障碍的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基于国外研究的启示[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1(1):44-54.
被引量:4
2
郭海鹏.
从“嘉道中衰”到伟大复兴:五四运动上下两百年评述[J]
.珠海潮,2019(2):40-53.
3
王立胜,聂家华.
隐性农业革命背景下的喀什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33(4):25-29.
4
吴长春,王洪彬.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的批判与反思[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29-33.
被引量:9
5
肖建华,乌东峰.
两型农业:必要的乌托邦[J]
.农业考古,2013(4):319-323.
6
李丽纯.
后现代农业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测评[J]
.农业经济问题,2013,34(12):7-14.
被引量:32
7
谢昌飞,韩秋红.
面向生态文明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兼论建设性后现代的逻辑进程[J]
.河南社会科学,2014,22(2):18-22.
被引量:1
8
张秀玲.
论我国平原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J]
.生态经济,2014,30(6):122-125.
被引量:1
9
陈文胜.
“两型”农业:中国农业发展转型的战略方向[J]
.求索,2014(9):30-34.
被引量:8
10
赵恩国,李昕昌.
中国梦:共同生活理想的伟大实践[J]
.贵州社会科学,2014(12):29-33.
1
李以庄.
当代青年要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S2):153-155.
2
刘俊杰.
发展民主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文明的现代政治制度[J]
.科学社会主义,2010(6):35-35.
3
杨小龙.
“两化叠加”:中国治理面临的几个难题[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9(2):69-73.
4
樊崇义,吴光升.
关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几个认识问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7):3-11.
被引量:1
5
王寿林.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J]
.理论学刊,2008(11):28-30.
被引量:6
6
贾建芳.
马克思主义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启示[J]
.党政干部参考,2014,0(20):11-13.
7
郑功成.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研究及理论取向[J]
.经济学动态,2003(6):51-54.
被引量:18
8
李庆松,董四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J]
.衡水师专学报,2003,5(3):9-12.
9
王治河.
中国现代化困境与第二次启蒙[J]
.理论参考,2007(10):6-9.
被引量:1
10
夏锦文.
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思路创新[J]
.法学研究,2009,31(2):208-208.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