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物理诱变技术在谷氨酸产生菌选育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mutation Technology on Breeding of Glutamic Acid Producing Bacteri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述了几种物理诱变技术对谷氨酸产生菌的作用。着重介绍了采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技术,以D110、D11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试验。摇瓶产酸率分别比出发菌提高了35.5%和36.7%,这将有利于高产菌株的工业化试验。
作者
李茜
张石峰
甄卫军
机构地区
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3,共3页
Seed
基金
新疆中小企业技术新基金项目(CXJJ2002-08)。
关键词
诱变选育
谷氨酸产生菌
辐射
离子注入
分类号
S335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2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1
袁品坦.
谷氨酸菌种选育的进展及其回顾[J]
.发酵科技通讯,2000,29(1):15-20.
被引量:3
2
郑善良 郭荣根 严建孙 等.L-谷氨酸一次性发酵产生菌的选育.工业微生物,1984,(3):1-5.
3
云逢霖,周婉冰.
高产谷氨酸菌S9114的选育及生产实绩[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2(1):56-62.
被引量:4
4
张克旭,张永志,贾士儒,刘永生,赵淑琴,刘杰,顾松.
谷氨酸高产菌TG-866的选育及发酵罐试验[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1990(1):13-19.
被引量:1
5
毛富根,林海涛.
耐高糖谷氨酸产生菌LS168的激光育种[J]
.发酵科技通讯,1995,24(1):5-9.
被引量:2
6
王岁楼,张一震,李志.
谷氨酸高产菌TZ-310的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1997(9):16-19.
被引量:8
7
宋道军,余增亮.
离子注入生物学:诞生于中国的一门交叉新学科[J]
.科学(中文版),1996(11):49-51.
被引量:13
8
宋道军,余增亮.
三种辐射源对耐辐射微球菌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J]
.生物物理学报,1998,14(1):185-188.
被引量:18
9
杜海彪,丘冠英,杜严华.
三种类型辐射对质粒超螺旋DNA损伤的研究[J]
.生物物理学报,1997,13(2):261-266.
被引量:11
10
吴丽芳,李红.
离子束生物工程应用研究进展[J]
.物理,1999,28(12):708-712.
被引量:58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杨剑波,吴跃进,吴李君,吴家道,余增亮.
低能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进入水稻细胞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330-335.
被引量:35
2
黄卫东,余增亮.
氮离子束注入固体甘氨酸和酪氨酸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342-348.
被引量:18
3
余增亮,霍裕平.
离子注入生物学研究述评[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21-225.
被引量:144
4
付烈振,丘冠英,杜海彪.
低能重离子对T1噬菌体和T1dsDNA的影响及与紫外线效应的比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75-281.
被引量:4
5
崔海瑞,吴兰佩,余增亮,邱励俭,何建军.
离子注入对小麦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303-305.
被引量:19
6
江泽慧,彭镇华.
离子束应用于生物品种改良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95-298.
被引量:59
7
余增亮,邵春林,杨剑波.
离子刻蚀生物样品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60-264.
被引量:38
8
杨剑波,吴李君,吴家道,吴跃进,余增亮,许智宏.
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J]
.科学通报,1994,39(16):1530-1534.
被引量:84
9
邱玉棠,李崇,林小平.
温度适应范围大的谷氨酸生产菌GMH-908选育、发酵及应用效果[J]
.微生物学杂志,1994,14(2):17-22.
被引量:6
10
谢立青,张荫芬,陈如意,周瑞英,张培灵,应恒丰,杨国荣,杨桂芳.
离子束注入抗生素产生菌诱变效应的研究[J]
.核技术,1995,18(6):324-330.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228
1
云逢霖,周婉冰.
粗淀粉原料谷氨酸发酵新工艺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2):7-11.
被引量:3
2
董晔,曾宪贤,张石峰.
低能N^+离子注入纤维分解细菌的初步研究[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S1):134-135.
被引量:1
3
王华南,吕辉,刘云艳,任远.
N^+注入超亚适量谷氨酸高产酸菌种选育[J]
.发酵科技通讯,2013,42(1):8-10.
4
陈敏,方序.
用激光辐照棒状杆菌原生质体选育谷氨酸高产菌的研究[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23(6):88-91.
5
赵川,罗建军,陈少华,胡美英.
微生物菌种改良筛选新技术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9,25(S1):118-121.
被引量:13
6
王红艳,黄群策.
蔬菜新秀—土人参的潜在价值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203-204.
被引量:12
7
周学宝.
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高校的培育[J]
.发展论坛,2002(1):57-57.
被引量:10
8
李桂兰.
小麦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8(2):36-40.
被引量:1
9
陈志谊,李德全,刘永锋,刘邮洲,魏巍.
离子注入选育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916高效菌种[J]
.江苏农业学报,2004,20(4):240-243.
被引量:11
10
赵鑫,赵良启,刘春卉,谢红.
离子注入L-乳酸产生菌诱变选育研究[J]
.生物技术,2004,14(6):24-26.
被引量:7
1
我校“十一五”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高寒地区沼气生产工业化试验”通过专家鉴定[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5):4-4.
2
杨梅学,姚檀栋,何元庆,小池俊雄.
藏北高原D110点土壤温度的极值分析[J]
.山地学报,1999,17(3):207-211.
被引量:13
3
杨梅学,姚檀栋,丁永建,王绍令,陈贤章,小池俊雄.
藏北高原D110点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1999,19(6):570-574.
被引量:24
4
苌收伟,程玉红,王娟.
高产抗倒抗病小麦新品种鹤麦1号[J]
.中国种业,2007(2):65-65.
被引量:2
5
常胜合,舒海燕,苏明杰,吴玉萍,秦广雍,陈彦惠.
不同剂量的低能N^+离子束照射对玉米种子当代幼苗期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6,14(4):97-99.
被引量:7
6
张祥胜,押辉远.
低能离子束注入甘草的刺激效应和诱变效应的RAPD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2):83-86.
被引量:2
7
洪葵,刘四新,雷雄飞,刘红阳.
木薯渣发酵柠檬酸研究初报[J]
.热带作物研究,1996(1):23-25.
被引量:9
8
王利宝,刘瑞峰,刘卫东.
低能N^+束诱发对狗牙根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0,27(10):43-47.
被引量:2
9
押辉远,王卫东,谷运红,秦广雍.
低能N^+辐照小麦Wis2-1A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6):21-24.
被引量:3
10
刘桂君,孟佑婷,杨素玲,包放,尚宏忠.
Screening of Biocontrol Strain Bacillus subtilis by N^+ Ion Beam Implantation[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3(8):1658-1663.
被引量:5
种子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