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传统法的“礼”看“母以子为贵”

Reading “Mother Is Prized Because of Her Son” From “Rites” in Traditional Law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法(“礼”)在中国被当成法治的绊脚石遭受唾弃。本文试图说明“母以子为贵”是中国传统社会“礼”的表现形式。“礼”要求每个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从而维系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着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农村人口的“男孩偏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无论我们是否承认,传统法的“礼”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依然普遍存在。然而,在传统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我们又有必要分清良莠,并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价值取向重新解释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精神。 Over the last century, "rites" in traditional law have been considered in China as obstacles to rule by law and were ditched.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aying "mother is prized because of her son" is a manifestation of"rites" prevail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 ciety. "Rites" required everyone to observe behavior codes in accordance with him/her status so as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Today's rural society in China has, to some extent, kept structure of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Preference for son" among rural population is inevitable. Whether we admit it or not, "rites" in traditional law remain in tack in China even after two decades of reforms. On the question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we need to separate merits from flaws and re-explain the ge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the time and value orientation.
作者 李小星
机构地区 全国妇联国际部
出处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7,共5页 Journal of Chinese Women's Studies
关键词 传统法(“礼”) “母以子为贵” 男孩偏好 traditional law ("rites") "Mother Is Prized Because of Her Son" preference for s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的结构与基本概念辨正——兼论古代礼与法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3(5):61-73. 被引量:64
  • 2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法学研究,2003,25(3):30-42. 被引量:27
  • 3张千帆.在自然法与一般法之间:关于"礼"的宪法学分析[J/OL].http://www.law-walker.net/detail.asp?id=3536,2006-7-16.
  • 4李贵连.礼与法,传统的断裂与断裂的传统--20世纪初期中国法律改革的反思[J/OL].http://www.law-walker.net/detail.asp?id=3421,2006-7-16.
  • 5陈剩勇.法、礼、刑的属性(上)——对中国“法律”史研究方法论的一个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5):49-60. 被引量:14
  • 6李明开.农村妇女的几中观念与家庭地位[A].沙吉才主编.当代中国妇女地位[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 7姚泽麟.清代家族《家庭》的人口行为[Z].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第二届人口学家前言论坛"论文,2006.
  • 8阮新邦,罗沛霖,贺玉英.婚姻、性别与性--个当代中国农村的考察[Z].美国新泽西州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8.
  • 9顾宝昌、新时期的中国人口态势[A].顾宝昌,蔡防.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7: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人口与劳动绿皮书)[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1—83.

二级参考文献37

  • 1梁治平.“法”辨[J].中国社会科学,1986(4):71-88. 被引量:59
  • 2谭维四.江陵雨台山21号楚墓律管浅论[J].文物,1988(5):39-42. 被引量:14
  • 3芮国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8(1):32-51. 被引量:128
  • 4.《十三经注疏》[M].,.703页,708页.
  • 5罗尔斯.《正义论》中译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6刘星.《中国法学初步》[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7昂格尔 吴玉章 译.《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9-50页.
  • 8王聘珍.《大戴札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2-53页.
  • 9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5-936页。
  • 10近些年来一些西方的法律史学者对于中国古代“法”的性质和内涵的界定,比中国学者走得更远。例如,美国学者高道蕴(Karen Turner)认为,中国古典晚期书籍中的“法”一词,在含义范围上可被看作相似于当代西方的“法”的概念。在《中国早期的法治思想》一文中,高道蕴干脆把中国的“法”字全部译作英语的“法”(law)字,认为中文的法是指以强制为后盾的英文中的法,同时也是指与道德准则相关联的英文中的法,既指国家发布的制定法,也指关于诸如军事战略等专门技巧的具体规则。据此,高道蕴认为,法学家登特勒维斯关于西方“法”的定义所包括范围可以适用于中国古典时代晚期的“法”的概念:“法是据以判定特定行为性质和某些有关情况和事实的准则、模式和形式。法律的主要功能不是命令而是限制;它是一种逻辑的和实际的前提。”(《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共引文献9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