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逻辑”是否可以取代“仁德”?———答邓晓芒先生对儒家“亲亲”伦理的质询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亲亲相隐”是儒家“亲亲”思想在有结构性限制或过失的亲属间贯彻仁爱精神,进而促使人格成长的文化与伦理选择。“亲亲”之仁在君统与宗统存在矛盾的宗法社会,是方法与价值相统一的,是人们正当的权利,本身具有增德向善的功能,并不逊色于苏格拉底所从事的哲学“批判”事业。相反,“逻辑”作为方法虽可有利于分析和澄清问题,表述思想,但因本身无价值方向、忽略人格成长过程,不能取代作为终极关怀的“仁道”的地位。如果单纯运用“逻辑”分析方法,抽去了人格成长和修养的内容,可能会得出“亲亲相隐”有腐败倾向的结论,但其也并不足以支持对儒家伦理的基本否定。今天对于象征中国文化之根的儒家伦理更需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
作者 龚建平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共10页 Academia Bimestri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24

  • 1范忠信.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J].中国社会科学,1997(3):87-104. 被引量:193
  • 2刘清平.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J].哲学研究,2002(2):43-47. 被引量:96
  • 3《荀子·王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 4.《论语·学而》[M].,..
  • 5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八版[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3月.第47~50页.
  • 6氏著.《儒家与康德》[M].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0年..
  • 7氏著.《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M].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4年..
  •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C].人民出版社,1995年..
  • 9.古籍《礼记》[M].,..
  • 10.古籍《论语》[M].,..

共引文献486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