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二) 适制清香型乌龙茶的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清香型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品质的形成除了得益于传统加工工艺的改革外,与茶树品种的选择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
孙威江
叶乃兴
金心怡
陈泉宾
郭玉琼
机构地区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
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
2007年第2期8-9,共2页
China Tea
基金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名特优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加工技术研究及示范"(2004N202_5)基金项目内容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茶树品种
加工新技术
清香型
乌龙茶
茶生产
专题
传统加工工艺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4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54
1
何蓉蓉,陈玲,林炳辉,松井阳吉,姚新生,栗原博.
Beneficial Effects of Oolong Tea Consumption on Diet-induced Overweight and Obese Subjects[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9,15(1):34-41.
被引量:13
2
郑宝明.
铁观音幼龄茶园管理技术[J]
.福建农业,2004(9):17-17.
被引量:1
3
王则金,唐良生,吴秋儿.
乌龙茶的萎凋工艺[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4):490-493.
被引量:15
4
王登良,郭勤,张大春.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
被引量:38
5
陈林,张方舟.
乌龙茶做青可控技术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3):16-18.
被引量:8
6
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张文锦.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状态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11-13.
被引量:9
7
赖凌凌,郭雅玲.
茶鲜叶的保鲜原理与技术[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32-34.
被引量:6
8
罗丽,郭雅玲.
福建乌龙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析[J]
.中国茶叶加工,2004(3):32-34.
被引量:15
9
郭雅玲.
乌龙茶的冲泡与品饮[J]
.中国茶叶,2004,26(6):10-11.
被引量:4
10
廖琼满.
乌龙茶无公害栽培技术[J]
.茶业通报,2004,26(4):165-16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2
1
陈志丹,孙威江,吉克温.
茗科1号清香型武夷岩茶工艺试验及品质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5):485-490.
被引量:2
2
陈勇,王玉华.
茶业新区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85-86.
被引量:2
3
高士伟,龚自明,李传忠,王雪萍,叶飞,郑鹏程,王红娟.
湖北省有机乌龙茶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98-98.
被引量:2
4
房峰祥,廖欢,余志.
颗粒状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茶业,2010(6):15-17.
被引量:5
5
林金科,陈钦宾,王晓霞,肖慧,林经荣,田玉玲,许芳露,许月群,金心怡.
增湿晒青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409-413.
被引量:11
6
邵茜兰,张月强.
高山乌龙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8):75-77.
被引量:3
7
项雷文,陈文韬.
美拉德反应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13-17.
被引量:17
8
郭雅玲,赖凌凌.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6):1142-1147.
被引量:16
9
姚逸,冯林,杨坚,朱达金.
铁观音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2):524-530.
被引量:10
10
周慧敏.
龙泉金观音茶园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5):289-289.
二级引证文献
66
1
杨家干,蒋颖,邓燕莉,王伦兴,刘玉倩.
六大茶类工艺创新及品质变化影响[J]
.贵茶,2022(1):6-12.
2
陈勇,王玉华.
高香型乌龙茶茶叶半机械化加工工夫红茶工艺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8):367-367.
被引量:7
3
邵茜兰,张月强.
高山乌龙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8):75-77.
被引量:3
4
郭雅玲,赖凌凌.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6):1142-1147.
被引量:16
5
李文萃,任广鑫,何鑫,范起业,唐小林.
茶鲜叶摊放与萎凋技术及设备应用现状与改进[J]
.中国茶叶加工,2013(3):44-48.
被引量:11
6
Qing Wei,Ying Wu,Fei-Long Cui,Jing Zhu,Hui-Jing Xu,Ling-Yun Zhang.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Jinmudan Oolong Tea by Different Wrapping-Twisting[J]
.茶叶,2013,39(4):401-405.
7
周琼琼,孙威江.
论科技创新对福建茶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J]
.福建茶叶,2013,35(6):7-11.
被引量:1
8
赖幸菲,黄亚辉,赖榕辉,赵文霞,张敏,吴春兰,赵文芳.
做青和烘焙对单丛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4,35(2):91-95.
被引量:24
9
严赞开.
潮汕工夫茶中的化学智慧[J]
.化学教育,2014,35(10):7-10.
被引量:6
10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陈荣冰.
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4,34(1):9-20.
被引量:51
1
朱飞,刘永超,田慧.
“沂蒙乌龙茶”亮相填补临沂乌龙茶生产空白[J]
.中国茶叶,2010,32(7):34-34.
2
祝昌远,刘海州.
桑植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湖南林业,2009(7):15-15.
3
李涛.
四川省无公害蔬果茶生产现状及对策[J]
.西南园艺,2001,29(3):52-53.
被引量:1
4
韦树明,钟展,李伟光,吴万方.
浅谈发展高产无性系油茶的前景和经济效益[J]
.广西林业,2007(4):45-45.
5
安徽实施千万亩森林工程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J]
.浙江林业,2012(12):33-33.
6
张家界市实行“三控制” 确保油茶育苗质量[J]
.林业与生态,2011(10):48-48.
7
罗忠生,肖洋,吴茂隆.
大叶芳樟的栽培与加工[J]
.林业实用技术,2007(5):12-13.
被引量:2
8
宋尚平.
山东平阴引进清香型玫瑰[J]
.中国花卉园艺,2010(7):43-43.
9
杜美华.
黄花菜传统加工工艺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
.河南农业,2016,0(31):55-55.
被引量:2
10
王宏江,谷新利.
中兽药制剂的研究进展[J]
.兽医导刊,2009(2):37-38.
被引量:8
中国茶叶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