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批评性报道的法律三题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批评性报道在不可能完全还原的“事实”中去呈现事实和表达否定性的意见,这一报道特质使得批评报道与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即社会评价的改变)必然产生关联。撇开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系其行为的“咎由自取”这一面不说,意识到新闻媒介的意见褒贬与当事人社会评价之间的“相关性”,既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更理性地看待频繁出现的新闻侵权纠纷,用一种平和心态营造舆论批评的环境,也有助于媒体从业者意识到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风险,更加谨慎地表达意见,提高批评性报道“法”的含量。在权利本位意识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下,媒体从业者培养谨慎的批评意识尤为必要。
作者 陈堂发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7,共3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6

  • 1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法治传播与和谐社会[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51.
  • 2王阳.央视报道失实免予道歉[N].中华新闻报.2008-05-07.
  • 3枣阳原市长在狱中打赢名誉权官司[N].南京日报,2004-05-01.
  • 4本报迅.被指强迫员工卖淫老板状告今日安报胜诉[N].人民法院报,2006-03-28.
  • 5张云龙,万栋.记者节前特别关注:关注鄂尔多斯“记者被辞”事件[N/OL].新华社:“焦点网谈”,2003-11-9.http://bbs.mediachina.net/index_bbs_show.php?id=94655.
  • 6张宁宁.“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事件舆论转变全过程[N/OL].中新河南网:2008-10-17.http://bbs.hangzhou.com.cn/thread-5140497-1-1.html.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