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康有为的为学之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宋明理学两派在为学之方的百年聚讼,成为后人反思和进步的起点。康有为对格物致知的诠释,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又反映出他本人思维方式的中国式特点。只要我们从这些历史的角度去考察,就不难发现他的为学之方在面向近现代而又不失传统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作者
高齐天
机构地区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Guizhou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关键词
康有为
为学之方
格物致知
工夫论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陈声柏.
朱熹、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兼论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6(1):85-91.
被引量:3
2
程国栋.
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J]
.青春岁月,2017,0(3):239-239.
3
商聚德.
白沙之学的主体精神[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1):1-5.
被引量:1
4
田智忠,胡东东.
朱子“中和之悟”的工夫论解读[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8-23.
被引量:1
5
贾未舟.
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及其思想史意义[J]
.山东社会科学,2008(1):79-80.
6
陈声柏.
阳明学与朱子学关系新探[J]
.兰州学刊,1997(4):58-60.
7
木易.
总论为学之方[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94-94.
8
詹石窗,李育富.
杨时易学思想考论[J]
.周易研究,2011(1):42-49.
被引量:3
9
李虎群.
马一浮“为学之方”抉微[J]
.现代哲学,2009(5):114-119.
10
崔大华.
论朱陆之争[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14-17.
被引量:1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