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析《伤寒论》六经辨证
被引量:
4
Analysing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channels in Shanghan Lu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施治的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学著作,详细阐述六经辨证有机地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以不变之理求万变之证,千余年来仍为祖国医学中诊断之规范,治疗之准绳。
作者
朱平东
机构地区
重庆市开县镇东睡佛卫生站
出处
《光明中医》
2007年第4期2-5,共4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施治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30
1
刘萍,古今,冯建涌.
天王补心丸全方及方中缺桔梗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4,1(2):51-53.
被引量:14
2
陈继岩.
浅谈中药的升降浮沉学说[J]
.河北中医,2005,27(12):928-929.
被引量:4
3
程绍民,喻松仁,熊英琼.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的现代研究概况[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1-6.
被引量:15
4
张清苓,姜元安.
有关六经辨证方法之再认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8):520-522.
被引量:7
5
张喜奎.
也谈《伤寒论》的六经辨证[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1):42-45.
被引量:7
6
翁超明.
从络病理论解读“六经辨证”本质[J]
.疑难病杂志,2007,6(4):223-225.
被引量:6
7
孟秀会.
略论李东垣“升降浮沉论”及其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34-35.
被引量:7
8
吴谦.医宗金鉴[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6.
9
刘渡舟.有关《伤寒论》烦躁证的分析.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0,(2):86-86.
10
刘磊,秦华珍.浅析中药的升降浮沉[C]//2009年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2003:93.
引证文献
4
1
徐骁,成肇仁.
浅谈《伤寒论》之心烦[J]
.光明中医,2008,23(2):158-160.
被引量:3
2
张田,翟华强.
《伤寒论》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593-1595.
被引量:7
3
肖元宇.
张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医内涵浅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4):6-8.
被引量:10
4
郭兆娟,袁一平,孔李婷,贾晓玉,王宁宁,戴莹,翟华强.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溯源及升降浮沉药对配伍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6):3225-3228.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向叶霞,刘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伤寒论》治疗太阳病用药组方规律[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9):151-155.
被引量:2
2
李晓凤,邓芳隽,陈金红,樊博雅,梁嘉玉,杜武勋.
中医气化愈病思维[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9):61-64.
被引量:2
3
闵朕,郭栴子,杨燕莹,杨小蒨,窦建卫.
浅谈中药“四气五味”在乳腺癌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51-53.
被引量:5
4
唐美容,黄修楚.
从升降浮沉气化浅谈药物的配伍应用[J]
.糖尿病天地,2018,15(6):30-31.
5
郭兆娟,袁一平,孔李婷,贾晓玉,王宁宁,戴莹,翟华强.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溯源及升降浮沉药对配伍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6):3225-3228.
被引量:24
6
马思佳,孙旭,赵玉强.
浅谈配伍对中药药性的影响[J]
.现代养生,2018,0(6):155-156.
被引量:1
7
赵进喜,倪博然,王世东,宫晴,傅强,张华.
三阴三阳体质学说及其研究述评[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4807-4812.
被引量:37
8
陈智娟.
穴位按摩对突发性短暂性晕厥的治疗效果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8):92-94.
被引量:2
9
刘润南,贺福元,刘文龙,刘惠,陈思阳,樊启猛,黄胜,李小林,贺鹏,李海英,刘平安,潘雪.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升降浮沉[J]
.中草药,2019,50(12):2771-2776.
被引量:23
10
项丽玲,李艳,苗明三.
升降浮沉药性现代药理研究的分析与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1):5269-5272.
被引量:10
1
李进业.
《伤寒论》辨证思路之浅述——学习胡希恕讲伤寒有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93-94.
被引量:3
2
吴洁.
呕属少阳浅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10(3):9-10.
3
宋高峰.
眩晕从六经论治的理论探讨[J]
.江西中医药,2016,47(8):11-13.
被引量:7
4
贾孟辉,贺晓慧.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周易》恒变观[J]
.新疆中医药,1992,10(1):6-7.
5
赵珊珊,肖宏.
经方辨治小儿发热3例[J]
.中医药导报,2015,21(21):87-88.
6
林涛.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纲领[J]
.中医研究,2009,22(1):16-16.
被引量:1
7
王焱平.
浅谈《伤寒论》六经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J]
.人人健康,2016,0(4):112-112.
8
柴瑞震.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之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11,10(4):9-11.
被引量:7
9
万小刚.
有关《伤寒论》六经辨证实质的研究概况与展望[J]
.国医论坛,1990,5(3):38-43.
10
郑红伟.
临床应用中的六经辨证[J]
.中医临床研究,2010,2(9):2-2.
光明中医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