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年来美国工程硕士计划改革动向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美国工程硕士计划改革动向王孙禺郑燕康刘颖罗燕春吴振一60年代,美国的许多工科大学(包括MIT、达特茅斯学院、康奈尔大学等)都把工程硕士学位的培养向研究型发展,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学生,也产生了相当一批有成就的校友。但是,作为工程教育的一种趋势,越...
作者
王孙禺
郑燕康
刘颖
罗燕春
吴振一
王孙禺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7-52,共6页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关键词
美国
工程硕士
工业技术大学
工程教育
分类号
G649.712.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TB-40 [一般工业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21
1
王殿元,刘泰强,左斌,王子彦.
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3):34-36.
被引量:10
2
郑惠强,戴兰妹.
工程硕士教育的若干问题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12-13.
被引量:8
3
姜尔林,马桂敏,常宗惠,钱伟芳.
工程硕士教育问题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17-21.
被引量:16
4
马永红,李汉邦,郑晓齐.
解读美国工程硕士教育[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4):49-53.
被引量:18
5
王子成,徐仁林.
关于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认识[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46(4):80-83.
被引量:5
6
赵世奎,魏云霞.
美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9):58-62.
被引量:4
7
姜嘉乐.
《走向前沿的模式创新》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2(1):24-26.
被引量:12
8
陈静,王瑜.
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价值合理性[J]
.教育与职业,2015(6):17-19.
被引量:4
9
姜晓坤,朱泓,夏远景,李志义.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理性视角:从失衡走向回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3(4):45-48.
被引量:10
10
宫敬才.
诹论哲学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J]
.社会科学论坛,2016(12):123-13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谢发勤,吴向清,田薇.
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34-37.
被引量:20
2
郑世良,杨小微.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价值意蕴、历史演进与路径探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3):124-12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任菊驰,李云章,王聿童.
适应需求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49-52.
被引量:9
2
古瑶,李云章.
当代产学结合的亮点——工程硕士教育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3):50-52.
被引量:1
3
李希亮.
工程硕士教育的理想、现实与抉择[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46-49.
被引量:5
4
刘韶军.
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特点分析[J]
.经济师,2008(10):142-143.
被引量:2
5
潘小帆,屈一新,陈晓春.
建立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工程创新能力[J]
.时代教育,2008(9):144-145.
被引量:1
6
汤富荣,张红彦,吴刚.
校企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84-86.
7
谷建伟,管志川,苏玉亮,孙海旺.
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110-112.
被引量:4
8
周昶,薛书冰.
浅探工程硕士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
.文教资料,2010(19):186-187.
9
黄华,董方敏.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0):32-34.
被引量:2
10
张捍东,聂建华,陈乐柱,刘晓东,孙世民,李清莲.
面向行业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信息系统工程,2010,23(9):27-28.
1
冒荣.
美国加州多元化的高教系统[J]
.上海高教研究,1996,16(5):70-72.
2
顾建民.
美国工程硕士计划的由来及其发展[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1):64-68.
被引量:14
3
2009年硕士计划扩招6.4%就业难专业招生受限[J]
.教育与职业,2009(13):10-10.
4
胡宗定.
波兰、匈牙利化工教育概况[J]
.化工高等教育,1984,1(1):85-86.
5
陈军.
一起见证木棉花开[J]
.师道(人文),2016,0(11):50-51.
6
欧洲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与服务体系建设[J]
.世界教育信息,2012,25(7):55-58.
被引量:1
7
杨明全.
从教学专业化看美国在职教师进修计划[J]
.外国教育研究,2000,27(3):30-35.
被引量:15
8
沈红.
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新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1):67-72.
被引量:4
9
成都联合四川大学开展制药工程硕士培养[J]
.今日科技,2010,30(1):18-19.
10
杨利江,刘向文,李志达.
广东省农村教育师资培养硕士调查报告[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9):46-4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