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中国学分制的再考察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中国学分制的再考察杜作润笔者曾写过一篇稿子①,提出“教育量制”的概念,并推荐使用“中国学分制”的术语。我将中国学分制比作“中国西洋参”,意在说明它应该是在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的传统土壤上培育出来的一种良好的西方教学管理制度。它首先应具有近现代西方教育...
作者
杜作润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高教所
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3-77,共5页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学分制
中国
再考察
高校
分类号
G642.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49.2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0
参考文献
1
1
王伟廉.
对“高校实行彻底学分制”提法的辨析[J]
.教育研究,1995,16(1):56-59.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27
1
陶榕.
积极稳妥地推行学分制[J]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1):130-133.
被引量:2
2
钱立青.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9):26-28.
3
王欢,李华.
我国学分制实施障碍的制度背景分析[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28-130.
被引量:12
4
戴克林.
刍议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机制——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的思考[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8(1):40-41.
被引量:12
5
李珏,秦成.
广西师院在成人高等教育中试行学分制的探索[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3):4-5.
6
刘平.
解放思想、改变观念,适应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浅谈学分制下《机械基础》的教学[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4):133-135.
被引量:1
7
刘斌,高迎爽.
美国大学学分制推行与发展的背景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1):60-62.
被引量:11
8
周登嵩,邢文华,李元伟.
北京体育大学全面实施学分制的理论设计与初始实践[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3):50-56.
被引量:6
9
王锦宝,刘亚军.
学分制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4):138-139.
被引量:5
10
王伟廉.
关于大学学分制改革成效衡量标准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07,28(1):61-65.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57
1
任一明.
我国普通中学早期实行选课制的历史反思[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6):66-69.
被引量:4
2
成仓.
国内几所理工科大学实行学分制经验概要[J]
.高等教育研究,1985,6(4):50-52.
被引量:2
3
檀仁梅.
谈谈大学试行学分制问题[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84-87.
被引量:5
4
苏渭昌.
关于学分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6):56-63.
被引量:11
5
娄延常.
试行学分制与高等教育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1987,8(1):48-53.
被引量:10
6
章达友.
试论学分制的本质特点[J]
.高等教育研究,1987,8(3):36-39.
被引量:3
7
苗育忠,许启谨.
试论学分制的功能和生存条件[J]
.现代大学教育,1988,16(4):52-55.
被引量:3
8
张连达.
对学分制实质的认识[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33(3):18-18.
被引量:2
9
周锐.
对学分制某些提法的浅见[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33(1):43-46.
被引量:3
10
娄延常.
对学分制的比较和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1985,11(3):107-11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李鸿昌,随新玉,詹克波.
高等财经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经济经纬,2004,21(4):136-138.
2
罗云,赵敏.
澄清对学分制的一些模糊认识[J]
.高等理科教育,2004(5):52-55.
被引量:5
3
余德华,曾群.
试论高等院校推行学分制的思考[J]
.理论月刊,2006(9):84-86.
被引量:4
4
韩磊磊,源国伟.
中国高校学分制30年--大学教学制度改革讨论述评[J]
.高教探索,2008(4):62-67.
被引量:32
5
高音,于春洋,吴承忠,孙玉宁.
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
.考试周刊,2015,0(4):160-160.
6
程红艳.
选课制与学分制: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J]
.南京社会科学,2016(4):127-133.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许霞,刘洪沛,刘芸.
学分制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7(08S):50-53.
被引量:1
2
邓跃宁.
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的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7):80-83.
被引量:23
3
张玉莲.
学分制下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9):5-7.
被引量:2
4
何独明.
新建本科院校学分制的特征及实施途径[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85-89.
被引量:5
5
姚刚.
试论创新型大学生教育体系的构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5):214-217.
被引量:18
6
张益新,魏坤.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主要教学改革分析[J]
.经济师,2010(2):131-132.
被引量:1
7
冯阳.
解读“学分制”的内涵与外延[J]
.装饰,2010(2):86-87.
被引量:3
8
熊朝坤,刘敏,冯冬,米娜.
关于实现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与人性化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27(1):91-93.
被引量:6
9
相阳,张忠华.
论我国高校学分制研究的主题内容与特征[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2):39-43.
被引量:11
10
徐立志.
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8):80-82.
被引量:2
1
李晓杰,郝云忱.
中美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J]
.科教文汇,2009(4):23-23.
被引量:6
2
孙莱祥.
对我国高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的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1995(2):24-28.
被引量:1
3
吕苗,余海棠.
高校学分制改革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5):124-125.
被引量:3
4
韩雁,梁志星.
我国高校学分制本土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3(3):13-15.
被引量:4
5
周清明.
论中国高校学分制的思想基础与历史渊源[J]
.现代大学教育,2006,22(3):89-92.
被引量:3
6
郑延才.
美、日、中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比较与评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73-75.
被引量:18
7
马明生.
学分制的发展与思考[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03-105.
被引量:5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