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狼道”的社会学与文化学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狼一直是凶残、狡诈、贪婪的代名词。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和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狼》两篇名文,把狼的凶残、狡诈描绘得淋漓尽致;形容狼性狡诈的著名典故“披着羊皮的狼”、“狼外婆”和喻其凶残贪婪、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养不家的白眼狼”、“东郭先生和狼”等等的俗谚、寓言,几乎是每个孩童的启蒙必读。许多流传至今的谚语、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引狼入室”、“色狼”等等,在在无非是警示世人惧对自然界的狼,推而广之,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披着人皮的狼“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后患无穷。一言以蔽之,狼因其凶残、狡诈和贪婪,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定位中,一直是人类的天敌。
作者 王澄霞
出处 《社会学家茶座》 2007年第2期18-24,共7页 Teahouse for Sociologist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