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
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参考文献2
-
1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1.
-
2赫布迪奇.次文化--生活方式的意义[M].张儒林,译.台北:台湾骆驼出版社,1997:114.
共引文献49
-
1刘翔.试论消费社会语境下的休闲[J].学术论坛,2004,27(5):43-46. 被引量:5
-
2刘国建.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47-51. 被引量:2
-
3胡鹏林,党晓培.后现代转向中的文化研究与实践美学[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44-48.
-
4周宪.从视觉文化观点看时尚[J].学术研究,2005(4):122-126. 被引量:31
-
5郑莉.超越后现代社会学,建构后现代性社会学 鲍曼的理论构想及方法论探析[J].社会,2006,26(2):18-33. 被引量:3
-
6陈瑞红.媚俗:王尔德的一个美学困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4):98-102. 被引量:3
-
7张宏辉.波德莱尔“厌倦”的隐秘——论“诗人”与“大众”及“城市”的在体论关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5):98-103. 被引量:1
-
8朱中方.试论在消费社会中加强文学教育的紧迫性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33):189-190.
-
9何小青.符号消费与广告伦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1):37-40. 被引量:19
-
10陈莉.传统文化进入消费社会的包装改造途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2):103-10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1
-
1江冰.论80后文学的文化背景[J].文艺评论,2005(1):19-25. 被引量:35
-
2蔡伟.“80后”现象的教育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8-30. 被引量:20
-
3马相武.被主流冷落的“80后写作”[J].艺术评论,2005(12):60-62. 被引量:7
-
4胡克培.“80后”大学生社会观念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8):38-41. 被引量:14
-
5王庭照,王丽.8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7(2):45-49. 被引量:11
-
6李伟峰.社会对农村80后的七个误读[J].大庆社会科学,2007(2):83-88. 被引量:4
-
7姜方炳.对“80后”一代角色偏差问题的体认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07(6):21-25. 被引量:20
-
8陈世润,陈开敏.论“80后”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56-58. 被引量:8
-
9高中建,孟利艳.“80后”现象的归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76-79. 被引量:51
-
10刘玉峰,王云.关于“80后”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07(10X):146-146. 被引量:2
-
1四位妻子[J].少年文摘,2004,0(11):83-83.
-
2丁梅君.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J].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2006,0(Z1):152-154.
-
3黄伟新.从一次写作练习看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营养不良”[J].现代外语,1996,19(4):39-43. 被引量:16
-
4安德烈亚·伊拉塔,熊裕,李佳.库猜不想当班长[J].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15,0(9):5-6.
-
5任开兴,侯阗.对"ill"一词在医学英语中用法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外语研究,2004(12):32-32.
-
6生肖“羊”的来历及趣味[J].出版视野,2015,0(3):47-47.
-
7趣图连连看[J].科海故事博览,2012(8):7-7.
-
82OO9年十大流行语[J].人才资源开发,2010(5):106-106.
-
9谢尚江,戴少霄.词语活用例谈[J].孩子(学生版),2009(1):42-42.
-
10史中兴.骂人还要评出最“牛”的?[J].东西南北,2009(1):7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