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衍生产品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被引量:1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7年第23期46-48,共3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6
-
1ArnauddeServigny等.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M].任若恩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
2DidierCossin等.高级信用风险分析——评估、定价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金融方法和数据模型[M].殷剑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3高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信用衍生产品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
4Michel Crouhy,Dan Galai,Robert Mark.风险管理[M].曾刚,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
5黄彬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及LGD估值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41-46. 被引量:5
-
6张强,吴敏.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试点最新进展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32(4):2-8. 被引量:10
-
1朱宝宪,潘丽娜.中国股市的风险测度[J].经济管理,2002,28(18):68-74. 被引量:3
-
2吴汝玲.浅谈证券投资风险管理[J].福建财会,2000(7):29-30.
-
3刘红.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辽宁经济统计,2009(8):28-30.
-
4刘红,陈丽伟.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乡镇,2009(10):15-17.
-
5王伟.信用衍生产品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24-25.
-
6梁锐汉.如何计算基金的海外投资比重[J].大众理财顾问,2007(10):82-83.
-
7徐博文,赵中平.国内艺术品基金的结构优化与风险控制[J].中国经贸导刊,2012(13):77-78. 被引量:1
-
8吴卫星,王治政,吴锟.家庭金融研究综述——基于资产配置视角[J].科学决策,2015(4):69-94. 被引量:29
-
9杨大楷,董雪梅.谈个人证券投资[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7(2):28-31.
-
10曾梓梁,吴鸣.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的新动态与新进展[J].银行家,2008(4):81-8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