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银幕中心的他者:“革命样板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7

The Tragedy on the Altar:Female Images in “Model Peking Opera Movi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糅合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叙事学的若干观点,对20世纪中国“文革”时期的“革命样板戏电影”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分析银幕上所显影的一个特殊时代的女性形象,试图探讨在阶级与性别相重叠的革命话语中,女性主体如何被边缘化、他者化,并最终成为政治符码和性别神话的角色。 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Model Peking Opera movie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inism,semiotics,psychoanalysis,and narratolog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special female image on the screen,it tries to explore how,in the doubling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of class and gender,the female subject was marginalized,alienated,and sacrificed as empty political codes and gender myths by male domination.
作者 宋光瑛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111,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D.Richardson & V.Robinson (eds.),Introducing Women's Studies,Macmillan,1993,p.50.
  • 2远婴.《女权主义电影批评》,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560页.
  • 3帕特里克·富尔赖.《电影理论新发展》,李二仕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 4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周传基译,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第570页.
  • 5上海京剧团《海港》剧组.《反映社会主义时代工人阶级的战斗生活--革命现代京剧〈海港〉的创作体会》[J].红旗杂志,1972,(5).
  • 6玛丽一特雷莎·茹尔诺.《电影词汇》,曹轶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 7《欢呼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J].红旗,1967,(6).

共引文献7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