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澳大利亚法学教育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澳大利亚从不同层面实施了多项措施保证和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详细剖析澳大利亚采取的各项法学教育质量控制措施,为提高中国法学教育的质量,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经验。剖析从三个方面展开,澳大利亚大学及其质量控制、澳大利亚法学学位制度、澳大利亚法学院的质量控制。
作者
刘国福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7期28-33,共6页
Pacific Journal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大学
法学院
教育
质量控制
分类号
G449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2
1
龚刃韧.
关于法学教育的比较观察——从日本、美国联想到中国[J]
.北大法律评论,2001,2(1):118-179.
被引量:24
2
余敏友.
澳大利亚法学教育简论[J]
.法学评论,1997,15(1):69-75.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32
1
杨静.
关于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
.知识经济,2008(3):114-114.
2
郭哲.
浅析湖南省法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路径[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152-156.
被引量:1
3
宋智慧.
论经济分析法在商法教学中的应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111-114.
被引量:1
4
范秀红.
重塑我国法学教育价值观的思考[J]
.河北法学,2008,26(10):162-165.
被引量:4
5
王彬.
澳大利亚法学研究生教育的灵活性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74-77.
被引量:6
6
王海波.
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00-103.
被引量:5
7
王建国.
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与定位思考[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8):1-7.
被引量:1
8
陶斌智.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中日法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
.学理论,2011(3):262-264.
被引量:2
9
薛刚凌.
社会转型期: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J]
.法学杂志,2011,32(4):18-22.
被引量:19
10
张戈平.
我国澳大利亚法律研究三十年评述[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3):94-9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0
1
梁文彩,刘晓霞.
浅谈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的建构[J]
.社科纵横,2008,23(10):66-67.
被引量:8
2
保罗.M.雷蒙德,徐平.
法学教育:澳大利亚法学院的经验与教训[J]
.环球法律评论,2000,22(4):82-92.
被引量:12
3
21世纪法学教育暨国际法学院校长研讨会综述[J]
.政法论坛,1999,17(4):120-128.
被引量:9
4
赵泉.
澳大利亚法学教育之借鉴[J]
.理论学刊,1999(6):128-128.
被引量:1
5
余敏友.
澳大利亚法学教育简论[J]
.法学评论,1997,15(1):69-75.
被引量:11
6
许洪臣,张琨.
澳大利亚法学教育发展概况[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03-107.
被引量:7
7
徐胜萍.
美国法律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2):50-51.
被引量:6
8
戴莹.
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培养方式之比较[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3):20-24.
被引量:14
9
苏力.
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
.法学,2006(2):3-21.
被引量:213
10
张新科.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J]
.继续教育,2006,20(7):60-61.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6
1
徐胜萍.
西方五国的法学学位与法学教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68-72.
被引量:10
2
王彬.
澳大利亚法学研究生教育的灵活性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74-77.
被引量:6
3
李永林.
法学硕士培养机制改革的理念与路径[J]
.西部法学评论,2010(4):8-14.
被引量:3
4
夏云娇.
澳大利亚法学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2):95-99.
被引量:1
5
陈方淑,王荣,张璟怡.
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正当性基础[J]
.亚太教育,2016,0(33):216-217.
6
鲁正,上官玉奇,杨秋华.
复合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究——以土木-法学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1):42-4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卫泳震.
师范院校法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
.理论观察,2010(3):113-114.
被引量:2
2
荣军,李岩.
澳大利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0):272-274.
被引量:10
3
江国华.
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
.河北法学,2012,30(4):48-65.
被引量:45
4
王春云.
山东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68-73.
被引量:1
5
张小军,赵海兰.
后危机时代中国法本法硕培养模式简论——以比较法律教育为视角[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119-119.
6
张媛媛.
德法日三国法学教育与职业制度之启示[J]
.克拉玛依学刊,2012,2(4):31-33.
7
郭艳利.
法律职业教育关系解析——国外法律职业教育的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2013(11):156-158.
被引量:2
8
左海聪,刘军.
澳大利亚法学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
.天津法学,2013,29(4):101-104.
被引量:2
9
刘剑文,耿颖.
财税法学科的综合化与多元创新之路——从北京大学财税法学专业的演进展开[J]
.中国大学教学,2014(2):48-52.
被引量:10
10
秦俭.
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法律职业技能培养方法探讨[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8-14.
1
安钰峰.
澳大利亚大学远距离教育的新特点[J]
.中国高等教育,2001(6):42-43.
2
陈雪飞.
有关中国法学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2011(7):3-3.
3
安钰峰.
澳大利亚大学主要经费来源分析[J]
.世界教育信息,2002,15(6):22-25.
被引量:2
4
沈健,郝新东.
加入WTO后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76-79.
被引量:1
5
戚桂芳,袁雪.
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12-213.
被引量:6
6
郭道晖.
加强通识与“法德”教育[J]
.太平洋学报,2008,16(2):1-3.
7
崔海英,李卉芹.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体制探析[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5):124-128.
8
郭宝宇,吴燕,冯倬琳.
澳大利亚的一流大学建设[J]
.现代教育论丛,2017(1):80-86.
被引量:6
9
冉源懋.
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探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3(3):45-48.
被引量:7
10
徐立.
中国法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教育研究,2011,32(1):78-81.
被引量:24
太平洋学报
200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