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体系互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态模型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进入21世纪,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即通过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体系的良性互动发展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反过来又通过新型工业化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不断升级,不断循环的互动发展机制。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现实的途径。
作者
汪慧玲
景文宏
戴石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1,26,共3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创新体系
新型工业化
互动发展机制
分类号
F276.4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
林兆木.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J]
.宏观经济研究,2002(12):3-8.
被引量:57
3
康爱荣.
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J]
.企业经济,2005,24(3):8-9.
被引量:6
4
何凡.
论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决定的技术进步路径[J]
.天府新论,2005(2):62-64.
被引量:1
5
江维.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转化[J]
.生产力研究,2005(1):150-15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3,15(12):12-17.
被引量:8
2
叶航.
后工业化时代的变革——美、日两国比较及对浙江的启示[J]
.浙江经济,2003(10):12-13.
被引量:2
3
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2..
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北京:人民日报,2002—11-17.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92页.
6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86.
7
刘伟.经济发展与结构转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
H·钱纳里 S·鲁宾逊 M·塞尔奎因.吴奇等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9
张世贤.论产业投资效率与结构变动方向.国民经济管理,2003,(3).
10
藏旭恒 徐向艺 杨蕙馨.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61
1
黄群慧,贺俊,倪红福.
新征程两个阶段的中国新型工业化目标及战略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21(1):1-14.
被引量:22
2
陈国宏,李克军.
福建省新型工业化基础评价与比较分析[J]
.东南学术,2004(S1):136-141.
被引量:1
3
张洪儒.
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认识[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z1):138-142.
被引量:1
4
王旭东.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作用[J]
.山东经济,2004,20(4):35-37.
被引量:2
5
陈晖.
加大发展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湖南与全国工业信息化比较分析[J]
.企业家天地,2008,0(4):112-113.
6
李同宁.
以绿色核算引领新型工业化道路[J]
.科技与经济,2004,17(3):62-64.
7
宋晓丽.
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分析[J]
.理论与改革,2004(4):105-107.
被引量:6
8
李同宁,柳兴国.
构筑新型工业化的保障体系[J]
.山东经济,2004,20(5):12-16.
被引量:1
9
肖英.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
.新疆社科论坛,2003(6):43-45.
10
张平宇.
新型工业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J]
.经济地理,2004,24(6):784-78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53
1
王雅琴.
科技创新驱动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7):76-79.
被引量:2
2
詹建芬.
新型工业化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互动研究——以浙江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6):2-5.
被引量:3
3
邓艺,张汝斌,彭靖里.
论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区域科技创新系统[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93-95.
被引量:3
4
王骏.
动力之源——论科技创新对城市化的推动[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74-78.
被引量:9
5
景光仪,陈井安.
我国区域科技进步环境差异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6(6):66-69.
被引量:1
6
王伟.河南新乡加快走新型工业化之路[N].经济日报,2008-10-16.
7
王晓媛.
影响陕西科技创新能力因素的分析[J]
.全国商情,2008(1):27-28.
被引量:2
8
陈九龙.
陕西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2008,30(3):118-123.
被引量:4
9
汪慧玲,王富贵.
西部地区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12-115.
被引量:4
10
邓如辛,李建民.
当代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演化[J]
.学习与探索,2010(4):158-16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王富贵,汪慧玲.
陕西省建设科技创新型省区的路径探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5):39-44.
被引量:1
2
张式恩.
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科技创新战略——来自河南新乡的实践经验[J]
.价值工程,2015,34(23):29-31.
被引量:1
3
丁镭,贡金涛.
中国科技创新和城镇化关系的演进特征和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1):43-49.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彦,胡平,赵成文,严光菊.
构建区域科技高地的设想与对策[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2):36-37.
2
宋慧啟.
新乡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对策研究[J]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2019,0(5):189-189.
1
景文宏,高峰.
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的动态模型[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1):147-150.
2
曲红,单汨源.
产业集群升级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互动发展机制研究[J]
.求索,2007(9):11-12.
被引量:8
3
彭玲.
基于产业集群的现代流通业发展策略[J]
.商业时代,2006(13):17-19.
被引量:2
4
李杰义,周倩.
地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浙江杭州市3个小城镇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
.经济论坛,2017(4):41-45.
5
王晓丹.
加快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
.商业经济,2009(9):12-13.
6
丁浩.
资本运营和企业创新互动机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12S):302-303.
7
张卓宁.
促进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与县域良性互动发展[J]
.学理论,2014(13):23-24.
8
胡晓敏.
基于银行业视角谈如何提高新疆中小企业融资效率[J]
.时代金融,2009,0(5X):70-71.
9
王定祥,许瑞恒.
山东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29(1):86-91.
被引量:14
10
李晓迟.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情况及趋势的研究与思考[J]
.天津经济,2010(9):50-52.
被引量:3
科技管理研究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