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7-149,共3页
Seeker
参考文献6
1 [德]本雅明,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
2 [德]马丁·杰,单世联译.《法兰克福学派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 Theodor W. Adorno : "On the Fetish - Character in Music and the Regression of Listioning ",in Richard Leppert ed. , Essays on Musi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
4 Theodor W. Adorno : "Letters to Walter Benjamin", in Ronald Taylor ed. ,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London: Verso, 1986.
5 [德]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钦文译.《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遵循阿多诺的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 R.沃林,李瑞华.艺术与机械复制:阿多尔诺和本雅明的论争[J] .国外社会科学,1998(2):58-61.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24
1 陆环.论文化复制——关于文化产业的美学思考[J] .电影评介,2006(23):100-102. 被引量:4
2 陈士部,房兴梅.论阿多诺与本雅明不同的电影观[J] .电影文学,2008(21):13-14.
3 陈全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社会学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3):38-40. 被引量:1
4 马友平.技术·复制·政治——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的主题[J] .求索,2005(5):153-155.
5 冉彬.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与受众关系的分析——兼及与阿多诺的论争[J] .理论学刊,2005(8):122-124. 被引量:4
6 马大康,张书端.作为艺术生产力的技术——本雅明论艺术与技术[J] .社会科学,2008(10):150-156. 被引量:5
7 温朝霞.本雅明的生产论美学再认识[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6):118-125. 被引量:1
8 陈士部.现代性语境中的“阿本之争”[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3):9-12.
9 王佳.听觉的退化与视觉的盛宴[J] .文艺争鸣,2010(9):27-29. 被引量:2
10 顾燕燕.从“凝神静观”到“消遣”——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接受方式转变的思考[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0):44-46. 被引量:2
1 詹建俊,叶南.黄河大合唱[J] .连环画报,2010(9):38-42.
2 王子霖.歌曲《兰花花》赏析[J] .金秋,2012(24):44-45.
3 张伟.从西周至汉代的雅俗之变看民间音乐的主流地位[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3):106-108. 被引量:1
4 张晨晨.针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思考[J] .音乐大观,2013,0(11):181-181.
5 陈京松,胡玲玲.让戏剧与娱乐性“破镜重圆”[J] .剧本,1994(12):75-76.
6 朱清泉,吴桐.论《广陵散》与嵇康的音乐思想[J] .成功,2008(2):179-179. 被引量:3
7 任丽娜.浅谈激动斗争旋律的弹奏技巧——以贝多芬第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J] .黄河之声,2013(4):74-75. 被引量:1
8 尔冬.日本万藏家狂言会访问中国戏曲学院[J] .中外文化交流,1997,0(5):64-64.
9 张敏娟.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作品分析[J] .音乐时空,2012,0(A07):85-86.
10 拿镜子来,看看他们都像谁[J] .音乐天地,2003,0(4):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