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比较分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落实中央“中部崛起”战略,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新变化规律,中部地区正着力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为主体的中部城市圈(群)。本文选择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武汉城市圈与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原城市群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进一步加快武汉城市圈发展政策及建议。
作者
章茂龙
机构地区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教务处
出处
《长江论坛》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Yangtze Tribune
关键词
中部城市圈(群)
武汉城市圈
中原城市群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1
武汉市人民政府课题组.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报告(上)[J]
.长江论坛,2003(4):19-22.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
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比较研究(下)[J]
.长江论坛,2005(6):32-35.
被引量:4
2
郭熙保,张三保,张建平.
中部崛起与武汉复兴之路——后发优势的视角[J]
.长江论坛,2006(3):19-23.
被引量:3
3
章茂龙.
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比较分析[J]
.长江论坛,2007(2):32-35.
被引量:5
4
田刚.
长株潭城市群的教育发展要注重制度创新[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4):5-7.
被引量:4
5
陈默.
咸宁市“两型社会”的建设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12):54-5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
1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
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比较研究(下)[J]
.长江论坛,2005(6):32-35.
被引量:4
2
郭熙保,张三保,张建平.
以后发优势提升武汉区域经济竞争力[J]
.经济前沿,2006(5):23-26.
3
郭熙保,张三保,张建平.
中部崛起与武汉复兴之路——后发优势的视角[J]
.长江论坛,2006(3):19-23.
被引量:3
4
田刚.
长株潭城市群的教育发展要注重制度创新[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4):5-7.
被引量:4
5
潘倩,何国松.
武汉城市圈科技人才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J]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25-127.
被引量:5
6
公维才.
“软”、“硬”兼施构建城市经济圈[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7):55-56.
同被引文献
32
1
黄菊,李琳.
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城市竞争力的动态比较[J]
.经济问题探索,2009(2):43-48.
被引量:5
2
冯柏燕.
推动中原城市群加快发展的思考[J]
.河南科技,2011,30(1):18-19.
被引量:2
3
张绍焱,张皓.
关于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带的几点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05(7):63-64.
被引量:2
4
安士伟,贾学锋.
对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5):71-74.
被引量:2
5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
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比较研究(下)[J]
.长江论坛,2005(6):32-35.
被引量:4
6
侯仁勇,胡树华.
面向中部崛起武汉科技发展的机遇、挑战及政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3):3-5.
被引量:4
7
郭熙保,张三保,张建平.
中部崛起与武汉复兴之路——后发优势的视角[J]
.长江论坛,2006(3):19-23.
被引量:3
8
平海.
中部崛起与武汉区域物流中心建设[J]
.经济问题探索,2006(8):38-43.
被引量:7
9
谢兰璋.
武汉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地位与对策思考[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44-47.
被引量:1
10
李慧.
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山西为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7):39-4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李丽莎.
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J]
.消费导刊,2008,0(5):246-246.
2
陈蓉,石国进.
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经济杠杆的可行性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2(2):66-69.
被引量:2
3
冯更新.
中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研究[J]
.城市,2013(1):3-11.
被引量:1
4
孟祥林.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域下“大武汉”城市群构建对策分析[J]
.现代城市,2018,13(4):20-27.
被引量:1
5
武汉市人民政府课题组.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报告(上)[J]
.长江论坛,2003(4):19-2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
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比较研究(下)[J]
.长江论坛,2005(6):32-35.
被引量:4
2
郭熙保,张三保,张建平.
以后发优势提升武汉区域经济竞争力[J]
.经济前沿,2006(5):23-26.
3
郭熙保,张三保,张建平.
中部崛起与武汉复兴之路——后发优势的视角[J]
.长江论坛,2006(3):19-23.
被引量:3
4
章茂龙.
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比较分析[J]
.长江论坛,2007(2):32-35.
被引量:5
5
田刚.
长株潭城市群的教育发展要注重制度创新[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4):5-7.
被引量:4
6
潘倩,何国松.
武汉城市圈科技人才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J]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25-127.
被引量:5
7
公维才.
“软”、“硬”兼施构建城市经济圈[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7):55-56.
8
卢新海,桂婷婷,万凯.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3(1):62-72.
被引量:19
9
胡伟,王哲.
中部地区城市群创新研究综述[J]
.皖西学院学报,2016,32(1):82-86.
10
张云芳.
山西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梯度地位分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2):37-40.
1
丁绍元.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状况、成因及对策[J]
.乡镇经济,2002,18(4):35-37.
2
经济增长格局发生新变化[J]
.浙江经济,1999(1):36-36.
3
慕海平.
国际分工的变化规律与我国的结构调整[J]
.国际贸易问题,1994(3):14-19.
4
数据见证中部崛起[J]
.领导决策信息,2008,0(10):30-31.
5
迟福林:中国将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拉动全球消费[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12):83-84.
6
发改委: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3大重点工作[J]
.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14,0(15):5-5.
7
徐剑锋.
浙江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兼析浙江未来经济走势[J]
.浙江经济,2012(16):26-28.
被引量:3
8
徐连仲,范芹.
“十五”预测系列① 这五年我们面对怎样的经济增长格局?[J]
.中国经济信息,2000(6):18-19.
9
胡岚.
湖南扎实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J]
.新重庆,2010(10):38-39.
10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14(16):13-14.
长江论坛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