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力祈祷什么?——评卜正民著《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被引量:4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87-189,共3页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3
1 [1]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M].张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 潘光旦 费孝通.《科举与社会流动》[J].社会科学,1947,.
3 [4]Philip A Kuhn.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Militar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1796-1864.
共引文献14
1 张亚群.科举评价:标准、视野与影响[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2-6. 被引量:11
2 鲁竹.各人都有各自的举业——读《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J] .中国图书评论,2006,29(6):25-30.
3 郑若玲.科举对清代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清代朱卷作者之家世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5):72-79. 被引量:10
4 赵伯陶.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1):97-106. 被引量:3
5 胡颖颖.现代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J] .文教资料,2010(7):148-149. 被引量:2
6 陈新忠,董泽芳.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回溯和展望[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3):149-155. 被引量:10
7 张千帆.中国为什么需要平等的大学招生制度[J] .贵州社会科学,2010(7):22-26. 被引量:4
8 赵伯陶.制度文化·用人机制·《选举志》[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4):458-463. 被引量:3
9 胡迪,闾国年,林伯工,温永宁.面向GIS的硃卷履历数据组织与采集[J] .计算机工程,2012,38(9):24-27. 被引量:1
10 陈新忠,未增阳.社会分层视阈下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7-143.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121
1 常建华.士习文风: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以《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为中心[J] .史林,2008(2):58-70. 被引量:5
2 汪志娟.论明中后期到乾嘉时期徽州的奢靡之风[J]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3):31-33. 被引量:2
3 安介生.清代山西重商风尚与节孝妇女的出现[J] .清史研究,2001(1):27-34. 被引量:12
4 王振忠.清代徽州民间的灾害、信仰及相关习俗--以婺源县浙源乡孝悌里凰腾村文书《应酬便览》为中心[J] .清史研究,2001(2):105-119. 被引量:23
5 邓建鹏.健讼与息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矛盾解析[J] .清华法学,2004(1):176-200. 被引量:29
6 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 .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0
7 贾敬颜.“汉人”考[J] .中国社会科学,1985(6):99-109. 被引量:22
8 吴申元.试论明代中后期经济思想的演变[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1):44-49. 被引量:1
9 陈学文.明中叶“奢能致富”的经济思想[J] .浙江学刊,1984(4):27-29. 被引量:4
10 乔凌霄,梁衍东.明清社会的士商渗透及其影响[J] .历史档案,1999(1):78-8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69
1 赵旭东,李飔飏.从多元一体到差序多元的世界意识——互惠关系下“走廊民族志”的新范式[J] .探索与争鸣,2021(3):47-56. 被引量:12
2 海路,李祎晨.论民族教育研究的空间结构——基于费孝通的学术研究路径[J] .西北民族研究,2022(4):56-68. 被引量:5
3 郭勇,覃银芳.公共话语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现代转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1):47-50. 被引量:2
4 岳小国,陈红.不被“整合”的向心力——民族走廊“国家化”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13,24(2):37-44. 被引量:9
5 赵旭东,周恩宇.道路、发展与族群关系的“一体多元”——黔滇驿道的社会、文化与族群关系的型塑[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00-110. 被引量:41
6 常建华.历史人类学应从日常生活史出发[J] .青海民族研究,2013,24(4):17-22. 被引量:9
7 张晗.社会共生视阈下的多元文化空间建构——基于盈江县支那乡白岩傈僳族村的人类学考察[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65-69. 被引量:1
8 曹媛媛.国族的过程:“生活”的变迁[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4):7-9.
9 赵旭东.中国民族研究的困境及其范式转换--基于文化转型语境[J] .探索与争鸣,2014(4):29-35. 被引量:13
10 杨小柳.西南山地民族现代转型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6):100-105. 被引量:2
1 徐文文.说“中介”[J] .读书,1994,0(9):12-12.
2 张琰.明清士绅支持泰山全真道行为探析[J] .宗教学研究,2013(3):79-86.
3 张雪松.“三教合一”概念的历史钩沉[J] .党政干部学刊,2014(11):24-29. 被引量:3
4 马志国.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女孩[J] .健康,2010,0(4):51-51.
5 潘春华.学会舍弃[J] .刊授党校,2015,0(7):41-41.
6 关伟.邓小平道德观的鲜明特点[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8(6):14-17.
7 裴婷婷.清澈的目光[J] .少年写作(小作家),2010(1):81-81.
8 陈碧强.杨慈湖对“克己复礼”的阐释及其理论意义[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2):16-21. 被引量:2
9 王丽利.沉默的经典[J]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0(2):30-31.
10 付振中,陈小力.从本土到异域:文化认同视野下的东南亚妈祖信仰[J] .黑龙江史志,2014(16):50-5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