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1997年第1期45-49,共5页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二级引证文献8
-
1刘新同.我国企业加强研发能力的动因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2):151-154. 被引量:2
-
2张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产业化问题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21(1):3-6. 被引量:4
-
3黎军,杜鹏.心理授权与科技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52-53. 被引量:1
-
4刘江日,李永周.知识流动视觉下的高校科技产业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4):72-73.
-
5刘书庆,韩亚辉,苏秦.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2):20-25. 被引量:27
-
6徐顽强,金曼,张红方.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激励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6):100-103. 被引量:15
-
7刘家树,吴佩佩,菅利荣,洪功翔.创新链集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5):26-29. 被引量:19
-
8凌捷.市场导向下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路径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4,30(6):101-104. 被引量:1
-
1华民,王疆华,周红燕.内部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J].新思路,2003(1):19-21.
-
2林晨辉.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面临的问题[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1):42-47.
-
3《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研讨会概况[J].全面腐蚀控制,1998,12(2):3-3.
-
4齐让.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J].科学,1992,44(1):3-6.
-
5刘建,汤健.北京新兴科技产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J].科技情报工作,1992(2):10-12.
-
6洪祖培.试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建之路[J].科研管理,1991,12(2):17-21.
-
7刘铁军,叶庆余.关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一体化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1999(1):43-45. 被引量:1
-
8李桂华.知识经济与甘肃产业结构调整[J].开发研究,2000(3):32-33. 被引量:1
-
9李勇.加快培植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1997,3(4):34-37.
-
10刘新同.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内部化现象认识[J].软科学,2004,18(3):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