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9
1 葛诚.国外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生产应用[J]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4(3):6-12. 被引量:14
2 李元芳.固氮菌类肥料的特点及有效使用条件[J] .土壤肥料,1994(1):40-42. 被引量:19
3 葛诚.其它微生物肥料[J] .土壤肥料,1994(3):47-48. 被引量:6
4 吴家华,刘宝山,董云中,刘继青,王岗.粉煤灰改土效应研究[J] .土壤学报,1995,32(3):334-340. 被引量:115
5 孙建,乐美旺,饶月亮,颜廷献,颜小文,周红英.江西芝麻产业现状、限制因素、发展潜力与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09).
6 A. Manjunath,M. Habte. Development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infection and the uptake of immobile nutrients inLeucaena leucocephala[J] 1988,Plant and Soil(1):97~103
7 侯云鹏,秦裕波,尹彩侠,张宽,何亚荣,王秀芳,谢佳贵.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3):28-29. 被引量:59
8 王文军,朱宏斌,武际,郭熙盛,叶舒娅,李孝勇,鲁伊宁.不同土壤改良剂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油菜上的效应[J]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4):529-530. 被引量:9
9 郭和蓉,陈琼贤,郑少玲,谢秀宇,严小龙.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4(3):24-26.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2
1 汪瑞清,肖运萍,魏林根,袁展汽,刘仁根,林洪鑫.土壤改良剂对红壤性低产地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3):75-77. 被引量:12
2 谢明杰,程爱华,曹文伟.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微生物学杂志,2000,20(4):42-45. 被引量:64
二级引证文献76
1 陈红梅,钱笑杰,赵琳,陈晓玲,李清华,黄双勇,王飞,易志刚.生石灰对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23,38(1):99-108. 被引量:1
2 余小倩.学生平安险市场亟需完善[J] .金融博览,2002(8):35-35.
3 张雷一,张耀,张静茹,向仰州,刘方,姚斌.石漠化旱地施用改良剂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5,32(3):450-457. 被引量:6
4 曲贵伟,刘玉琴.生物有机肥料对草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丹东纺专学报,2003,10(3):5-6. 被引量:12
5 郑传进,涂国全.泾阳链霉菌抗菌能力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3):93-96. 被引量:4
6 焦峰,吴金花,党爱河,叶喜文,郑树生.水稻施用植物生长促进菌效果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223-225. 被引量:3
7 张辉,李维炯,倪永珍.一种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规律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6):1123-1126. 被引量:8
8 徐立功,徐坤,刘会诚.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中国蔬菜,2006(4):8-11. 被引量:45
9 张爱民,章淑艳,张双凤.具有杀虫效果的生物肥料的研制[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415-419. 被引量:3
10 席琳乔,张德罡,姚拓.^(15)N同位素稀释法测定燕麦根际固氮菌固氮量的研究[J] .核农学报,2007,21(4):417-420. 被引量:7
1 陈德章.菜瓜病毒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试验[J] .上海蔬菜,2007(4):63-64. 被引量:1
2 郭广雷.实施农业标准化 促进农民增收——以上海市崇明县绿华镇柑桔生产国家标准化示范区为例[J] .中国标准导报,2012(1):14-17.
3 郭广雷.桔香满绿华——上海市崇明县绿华镇柑桔生产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侧记[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12):49-49.
4 韩胜.无公害花生创高产 绿华生物肥唱主角[J] .合作经济与科技,1999,0(11):41-41.
5 曾蓉,陆金萍,张学英,叶正文,戴富明.农业和化学措施对柑橘树脂病和炭疽病的协同控制作用[J] .上海农业学报,2010,26(4):26-30. 被引量:9
6 宋林飞,顾志平.绿华生态镇[J] .上海教育,2009(3):53-53.
7 柴安应,马强.冬春季青椒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 .农民科技培训,2005(3):26-26.
8 蒲玉宏.甘肃首次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进行公开招投标[J] .中国水土保持,2005(6):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