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个与高秆基因连锁的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的发现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与硬粒小麦品种吉拉多杂交并连续回交,在回交的F1群体中,我们发现不育株的株高明显高于可育株,而可育株的株高近似于回交父本。对1996年的考种资料经统计分析及交换值的测定,初步确定此材料是太谷核不育基因Tal与高秆基因连锁的材料。它将使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的硬粒小麦的轮回选择及育种更方便,更有利于中、矮秆硬粒小麦的选择。
作者
沈季孟
韩敬花
樊路
李军辉
邓景杨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出处
《北京农业科学》
1997年第1期9-10,共2页
Bei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硬粒
小麦
高秆基因
连锁
分类号
S512.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纪凤高,刘友华,张有前,胡献祥,潘志良,黄茂甫.
小麦Ms2基因易位后的染色体组定位研究[J]
.遗传,1992,14(4):1-2.
被引量:2
2
刘秉华,杨丽.
“矮败”小麦的选育及利用前景[J]
.科学通报,1991,36(4):306-308.
被引量:63
3
纪凤高,邓景扬,李思敏,程春生.
显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选育初报[J]
.遗传,1989,11(6):1-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纪凤高,邓景扬,李思敏,程春生.
显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选育初报[J]
.遗传,1989,11(6):1-4.
被引量:6
2
邓景扬,作物学报
3
陆维忠,作物学报
4
王玉成,作物学报
5
刘秉华,中国科学.B,1986年,2期,157页
6
王琳清,中国农业科学
7
刘秉华,遗传,1988年,4期,1页
8
刘秉华,Plant Breeding,1986年,97卷,3期,204页
9
纪凤高,邓景扬.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α1工在小黑麦育种中的应用——Ⅱ.显性雄性不育八倍体小黑麦的育成及其应用[J]遗传,1986(05).
10
纪凤高,邓景扬.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在小黑麦育种中的应用 Ⅰ.利用Ta1基因创造更多的小黑麦初级品系[J]遗传,1986(04).
共引文献
65
1
杨丽,王山荭,刘秉华.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8-10.
被引量:15
2
刘秉华,杨雨,丁表珍.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 10与着丝点间遗传距离的测定[J]
.科学通报,1993,38(12):1128-1130.
被引量:7
3
杨赞林,甘斌杰,张少华.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Ⅱ异交结实率[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1):31-35.
被引量:4
4
郭长虹,李集临.
利用Talphlb综合体进行Tal基因转移的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10(3):74-82.
5
孙耀中,董洪平,秦素平.
显性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诱导方法的研究[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8(2):1-5.
被引量:3
6
周发松,朱旭彤,胡业正,饶华熹,马军政.
矮败小麦胚芽鞘长度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4):349-353.
被引量:2
7
刘秉华,杨丽.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17-21.
被引量:20
8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矮败小麦的遗传研究[J]
.作物学报,1994,20(3):306-309.
被引量:14
9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贾继曾.
矮败小麦连锁特性的遗传转移[J]
.作物学报,1995,21(6):702-706.
被引量:9
10
刘思衡,巫升鑫,郭玉春,李维明.
矮败小麦株高遗传动向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3):11-1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
1
杨伟光,顾德峰,牟金明,赵仁贵,怀凤涛,贾恩吉,王奇,李惠芬.
中国高粱地方品种株高的遗传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3,15(4):28-31.
被引量:5
2
徐庆章,王庆成,牛玉贞,王忠孝,张军.
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J]
.作物学报,1995,21(4):492-496.
被引量:91
3
肖辉海.
水稻长穗颈隐性高秆突变体穗颈节间的细胞学观察[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131-136.
被引量:2
4
王才林,赵凌,朱镇,张亚东.
籼稻9311HR显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08,24(1):1-4.
被引量:3
5
汤飞宇,程锦,黄文新,肖小红,肖文俊.
高品质陆地棉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25-6726.
被引量:8
6
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
.杂交水稻,1997,12(6):1-6.
被引量:791
7
马玉银,李磊,李育红,左示敏,殷跃军,张亚芳,陈宗祥,潘学彪.
一个新的水稻隐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3967-3973.
被引量:9
8
李永宏,李小兵.
浅谈推广机采棉技术的成功经验[J]
.新疆农机化,2009(5):54-55.
被引量:2
9
宋平,高红胜,曹显祖,谢迎兰.
不同籼稻品种的矮生性与内源ABA水平及其结合蛋白的关系[J]
.西北植物学报,1998,18(3):380-385.
被引量:16
10
陈建民,顾世梁,汤述翥,陆驹飞.
水稻隐性高秆突变的遗传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36-41.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2
1
张丽萍,狄佳春,赵亮,陈旭升.
陆地棉突变系高秆1号的生物学特性[J]
.江苏农业学报,2014,30(2):248-252.
被引量:2
2
陈旭升,狄佳春,周向阳,赵亮.
陆地棉高秆突变体的激素变化与Tp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
.作物学报,2017,43(6):935-9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齐海坤,严根土,王宁,杨杰,黄群.
棉花中赤霉素和脱落酸的时空变化[J]
.中国棉花,2016,43(7):12-15.
2
陈旭升,狄佳春,周向阳,赵亮.
陆地棉高秆突变体的激素变化与Tp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
.作物学报,2017,43(6):935-939.
被引量:1
3
刘祎,张曦,王广恩,崔淑芳,钱玉源,李俊兰.
陆地棉矮小突变体df31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3,24(6):1736-1743.
1
杨伟光,王丕武,牟金明,高士杰.
高粱株高的遗传模型测验[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4,16(4):49-52.
被引量:4
2
马玉银,李磊,李育红,左示敏,殷跃军,张亚芳,陈宗祥,潘学彪.
一个新的水稻隐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3967-3973.
被引量:9
3
吉拉吐乡农机站积极开展农机备春耕工作[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1(4):29-29.
4
赵荣华.
埃塞俄比亚的稀特粮食作物——苔麸[J]
.世界农业,2012(12):104-106.
被引量:7
5
季良越,罗福和,胡彦民.
玉米ms和y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测定[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23(1):6-11.
被引量:1
6
服务三农的榜样——记吉拉吐乡农机大户李海有[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1(2):80-80.
7
马洪丽,张书标,卢勤,方宣钧,杨蜀岚,杨仁崔.
水稻长穗颈高秆突变体协青早eB1的遗传分析及其eui1(t)定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1):43-47.
被引量:1
8
王铁固,杨天佑,赵新亮,冯伟森,黄群策,陈士林.
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小麦突变体的遗传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5):11-15.
被引量:1
9
徐大勇,黄志仁,黄友圣,许如根,周美学.
大麦多节矮秆性状的研究——Ⅱ.多节矮秆性状的染色体定位[J]
.作物学报,1999,25(2):150-156.
10
林晓凤.
阿勒泰荒滩野生黑果枸杞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研究,2016,0(9):32-32.
被引量:1
北京农业科学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