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被引量:3
出处
《生态经济》
1997年第2期27-30,共4页
Ecologic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17
-
1何爱平.灾害与经济关联分析及减灾经济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9(1):75-79. 被引量:5
-
2李季.农业生态系统的人类生态学分析模式探讨[J].生态学杂志,1993,12(2):23-24. 被引量:1
-
3艾云航.中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的政策问题[J].自然资源,1993(5):9-14. 被引量:2
-
4章波,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22-25. 被引量:103
-
5王益?.关于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5,20(8):9-10. 被引量:6
-
6杨华峰,张华玲.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9):123-128. 被引量:84
-
7马其芳,黄贤金,彭补拙,翟文侠,刘林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6):891-899. 被引量:132
-
8于丽英,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5(12):44-53. 被引量:137
-
9马乃喜.我国山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自然资源,1996(3):26-31. 被引量:9
-
10石山.山区综合开发──山区建设的新起点[J].生态经济,1997,13(1):36-3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0
-
1朱青,李颖.构建矿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理论导报,2008(10):40-41. 被引量:2
-
2冯凯,徐志胜,冯春莹,王冬松.小城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系统的研究[J].灾害学,2005,20(2):6-10. 被引量:16
-
3李锋,孙根年.旅游目的地灾害事件的影响机理研究[J].灾害学,2007,22(3):134-138. 被引量:35
-
4刘淑茹.新发展观模式下陕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测评研究[J].开发研究,2008(3):94-98.
-
5石森昌.开放型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4):17-21. 被引量:1
-
6杨杰.山区生态健康与新农村建设[J].云南科技管理,2008,21(5):65-67.
-
7李锋.基于本底线的不同性质旅游危机事件影响比对研究——以中国4次旅游危机事件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4):73-78. 被引量:42
-
8李锋.三次突发事件对中国旅游影响的对比分析研究[J].灾害学,2009,24(2):95-100. 被引量:4
-
9柴玲玲,万忠,张禄祥.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9,36(6):235-239. 被引量:12
-
10柴玲玲,万忠,张禄祥.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J].南方农村,2010,26(2):6-10. 被引量:2
-
1刘国光.迎接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深化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1995,11(2):40-43. 被引量:6
-
2邓启惠.生态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J].生态经济,1993,9(6):23-27.
-
3石山.山区综合开发与扶贫生态经济理论与山区综合开发[J].林业经济,1997(4):21-26. 被引量:6
-
4张社尧.为生态经济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努力[J].生态科学,1993,12(2):158-159.
-
5刘思华.深化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促进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全国(昆明)首届生态经济优秀论文评奖大会上的学术报告(提要)[J].改革与战略,1997,13(5):17-18.
-
6钟世洪,谢辉.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比较研究[J].全国商情,2007(1):117-118. 被引量:10
-
7丁亚清.浅谈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良性互动[J].知识经济,2016(23):100-100.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