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视率”到“影响力”——中国电视文化价值体系重构初探
被引量:5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68,共3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参考文献2
-
1梁衡.读高层次的书才能改变人生[J].思考与运用,2006(10):43-45. 被引量:3
-
2Lynne Gross,Brian Gross,Philippe Perebinossoff.《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内容编排》,美国Focal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129页.
同被引文献39
-
1郑维东.观众忠实与2008电视广告发展趋势预测[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8(2):86-88. 被引量:1
-
2宋振文.文化自觉:电视工作者的社会良知与文化责任[J].社科纵横,2008,23(10):127-129. 被引量:5
-
3邹学麟.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的构建元素[J].东南传播,2007(12):128-129. 被引量:3
-
4于连.新世纪对中国文化的挑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6(3):45-45. 被引量:11
-
5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51
-
6刘辉,杜秀华.基于ARMA模型的电视台收视率预测方法设计和实现[J].控制工程,2009,16(S1):9-11. 被引量:9
-
7景国真.观众的选择是最终的选择——对电视剧收视率的初步认识[J].视听界,2004(4):57-60. 被引量:1
-
8李宗桂.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61-165. 被引量:68
-
9孙万菊.文化主权、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J].科学社会主义,2005(2):54-56. 被引量:8
-
10李萍.收视率指标的细分与节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J].新闻大学,2005(3):81-8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
-
1陈青,薛惠锋.改进P-SVM收视率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31(6):535-542. 被引量:3
-
2熊欣.浅析收视率在应用中的局限[J].网友世界,2012(12):58-59. 被引量:2
-
3江凌.论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J].新闻爱好者,2014(11):23-29. 被引量:5
-
4师景,何振虎,王锋.大数据背景下的电视艺术质量评估体系[J].中国电视,2017(5):51-55.
-
5苗育民.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艺术质量评估的大数据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8,0(2):102-103.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张春艳,武鸿鸣.情感剧中宣泄式暴力倾向的扩散与感官效应的漫延[J].新闻论坛,2015,29(6):47-50.
-
2王锟.影视艺术教育中文化责任的培养方法[J].青年记者,2016(27):108-109.
-
3张茜,吴超,乔晗,方祎劢.基于TEI@I方法论的中国季播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预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36(11):2905-2914. 被引量:16
-
4徐小兰.《创业英雄汇》:电视财经节目践行社会责任的范本[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4):106-108. 被引量:1
-
5张涛,翁康年,张倩帆,张玥杰.基于情境案例推理的播前收视率预测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20,34(6):156-164. 被引量:6
-
6郑太昆.《一堂好课》:引领青年的电视文化创新[J].传媒,2021(4):67-68. 被引量:1
-
7王明辉.浅谈电视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培养[J].记者摇篮,2021(12):170-172. 被引量:1
-
8冯小丽,吴肇良,殷复莲.基于用户收视行为与评论情感分析的收视预测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9(1):45-51.
-
9李迪群.栏目改版中的收视率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4,6(22):217-217.
-
10马莉.对“唯收视率”电视节目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0(7X):189-189.
-
1薛猛.体育新闻的“八卦化”倾向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3,0(04Z):10-11.
-
2余少佳.当今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研究[J].华中人文论丛,2014(1):217-219. 被引量:1
-
3沈坚,郭钧灵.浅谈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2):55-56. 被引量:1
-
4刘东维,程立新.中国情报学期刊:历史性调整与体系重构[J].情报学报,1997,16(4):294-299. 被引量:4
-
5可振杰.如何通过记者解决民生新闻“低端化”[J].记者摇篮,2011(4):57-58.
-
6周桂兰.浅析图书开架借阅的负面现象及解决办法[J].福建图书馆学刊(内刊),1998(3):48-49.
-
7刘文辉.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和馆员素质[J].情报资料工作,2002,23(S1):239-240. 被引量:1
-
8姚莉莉.媒体应如何应对公信力危机[J].传媒观察,2007(9):32-33.
-
9唐贵雷.贯彻“三贴近”原则做强党报社会新闻[J].青年记者,2010(12Z):40-40.
-
10彭耕耘.谨防标题导向“跑偏”[J].中国地市报人,2014(5):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