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甘肃礼县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和相应的对策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最近,笔者随同甘肃省委、省政府工作组,对地处陇南山区、北秦岭主脉以南的我省礼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纵观在这块总面积4229.92平方公里国土上生存、居住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453000多个成员的经济和生活状况,给人留下了一种难忘的影响。这里的人民解放四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虽然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大自然赋予这块古老而又贫瘠土地上的地理概貌是群山林立、沟壑重重。境内“一水九河”把本来就七零八落的山川大地,分割的支离破碎:无数的陡峭岩壁.岖崎的羊肠小道,割断了山区人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严酷的自然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地限制了这里的经济发展。因此,凡到过这里的人们,都会对居住在这山高水冷、高寒阴湿地带农户的生存艰难而深感触目惊心。据调查,至今还有占全县农户总数31.7%的26100多户农家、134400多农业人口,仍散居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颠和沟谷。他们虽然年复一年的在这崇山峻岭中胼手胝足,苦苦地挣扎,可是。人均纯收入还在200元以下,人均占有粮食只有179公斤。不少贫苦农民还处在“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炕上无席,墙上无皮,房上无瓦”,冬不能辟寒,夏不能挡雨的贫困境地。床上有里无面,破烂不堪的棉被,大多数还是来自政府的救济。在严寒的冬天,一家人只好蜷曲在狭窄而又潮湿的茅草棚里熬夜渡日。因此“温”与“饱”这两个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便成了他们最大的奢望。
作者 阎生延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45-51,共7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