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构传统哲学研究范式 关注人的生活世界——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6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标志着一门新的科学历史观——唯物史观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若从哲学的研究范式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颠覆了传统哲学研究的范式,从现实的人出发,重新分析了人、生活世界以及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对哲学进行了理性重构与历史重构,从而实现了现代哲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向。这种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向对我们当今进行哲学创新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作者
李中祥
高新民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学习论坛》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Tribune of Study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转向
人的生活世界
分类号
B17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0
1
柳丽,宋克俭.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观”的解读[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4):85-87.
被引量:2
2
庞辉霞.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J]
.传承,2008(4):28-29.
被引量:4
3
胡元志,陈双凤.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J]
.传承,2008(10):40-41.
被引量:2
4
罗畅英.
“现实的个人”的伦理涵义及其当代启示——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基点[J]
.消费导刊,2008,0(16):219-219.
被引量:3
5
万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J]
.法制与社会,2008(10).
被引量:2
6
杨楹.
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6(1):5-12.
被引量:6
7
王梅清,薛金华.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46-47.
被引量:6
8
聂锦芳.
马克思是怎样了断与鲍威尔的思想关系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三个片段的解读和分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3):44-48.
被引量:3
9
吴楠,朱虹.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与社会的历史关系[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4.
被引量:2
10
周琳.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3):20-2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吴兴德,虎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实践、历史”的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2010,27(1):1-6.
2
吴兴德,冯颜利.
建国60年来《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综述[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126-130.
3
陈曙光,周梅玲.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J]
.湖湘论坛,2017,30(4):18-2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陈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美好生活——逻辑起点、内涵意蕴与实践向度[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3):13-19.
被引量:9
2
陈玉斌.
近20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综述[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44(4):20-26.
3
程银.
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社会发展思想研究综述--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J]
.德州学院学报,2022,38(1):11-15.
4
章道德.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人学诠解[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38-43.
被引量:1
1
李中祥.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向:关注人的生活世界——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47-48.
2
程昭,高俊华.
对哈贝马斯理性重构的解读[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9-11.
被引量:2
3
孙业成,吴永忱.
海德格尔的运思——以《面向思的事情》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08(12):51-55.
4
陆昱.
道德观的历史重构——从费尔巴哈到恩格斯[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2):143-146.
5
黄卫伟.
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科学历史观[J]
.销售与管理,2009(4):65-67.
6
李伟.
赫勒历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1):92-96.
被引量:3
7
黄颂杰.
本体论在现当代:解构与重建[J]
.学术月刊,2002,34(4):21-28.
被引量:8
8
尹树广.
生活世界的现实及其价值维度[J]
.哲学研究,2003(1):12-17.
被引量:20
9
马德刚,柴立和.
科学历史观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360-363.
10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一书出版[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56-56.
学习论坛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