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有机化学命名小史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有机化学命名的发展概况,简述了中国有机化学命名的历史和现状。
作者
孔健
机构地区
潍坊学院化学化工系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2007年第5期58-60,共3页
Education In Chemistry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命名IUPAC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1
[英]J.R.柏廷顿(胡作玄译).化学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3-145,239-249.
2
钱益民.
郑贞文与我国化学名词统一工作[J]
.科技术语研究,2002,4(3):40-43.
被引量:7
3
张澔.
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名词:中文有机化学名词系统命名的开始[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3):222-23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吴承洛.有机化学命名法平议[J].科学,1925,11(3):345-353.
2
袁翰青.酿酒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A]..中国化学史论文集[C].北京:三联书店,1956..
3
合信.西医略论[M].上海:墨海书馆,1857.57.
4
丁韪良.格物入门卷6[M].北京:同文馆,1868.62.
5
刘广定.清代化学书籍目录稿[J].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1992,25(1):205-217.
6
The Advisability,or the Reverse,of Endeavoring to Convey Western Knowledge to the Chinese through the Medium of Their Language[J].Journal China Br.R.A Soc.,1886,21(1):1~20.
7
虞和钦.中国有机化学命名草[M].东京:同文印刷舍,1908..
8
袁翰青.中国化学旧闻抄(一):化学界的鲁殿灵光虞和钦先生[J].化学通讯,1937,2(11):87-91.
9
李乔苹.中国化学史中册[M].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78.39-41.
10
刘广定.中文化学名词的演变(下)[J].科学月刊,1985,(191):873-877.
共引文献
13
1
张澔.
郑贞文与中文化学命名[J]
.科技术语研究,2006,8(3):61-64.
被引量:3
2
吴国庆.
硅作为元素名一开始就读作gui而不读作xi[J]
.中国科技术语,2010,12(4):59-62.
被引量:3
3
江家发,郑楠.
我国有机化学命名法的历史演进[J]
.化学教育,2010,31(9):85-88.
被引量:5
4
张澔,张潞.
中文氨铵胺名词之由来[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32(4):522-529.
被引量:4
5
王细荣.
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草》及其学术影响[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4(2):36-41.
被引量:1
6
王细荣.
近代科学中国化的实践者:虞和钦[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4):99-107.
被引量:7
7
谢朝兴.
中职有机化学系统性知识体系的构建[J]
.时代教育,2013(24):100-101.
被引量:1
8
郭震.
教科书中的有机化合物命名[J]
.化学教学,2015,0(6):18-22.
被引量:6
9
徐锋华.
中华学艺社研究概论和学术前瞻[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42(8):64-71.
10
陈欢.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教学素材选择研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3,40(6):13-17.
同被引文献
23
1
张澔.
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名词:中文有机化学名词系统命名的开始[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3):222-230.
被引量:9
2
杨师棣,王大为.
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的沿革[J]
.上饶师专学报,1996,16(3):88-91.
被引量:2
3
张澔.
郑贞文与中文化学命名[J]
.科技术语研究,2006,8(3):61-64.
被引量:3
4
[1]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
Balme H.China and Modern Medicine.London: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1921:104.
6
Cousland P B.An English-Chinese Lexicon of Medical Terms.5ed.Shanghai: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1924:1.
7
刘广定.中文化学名词的演变(下)[J].科学月刊,1985,(191):873-877.
8
虞和钦.中国有机化学命名草[M].东京:同文印刷舍,1908:序.
9
刘泽先.从科学新名词的翻译看汉字的缺点[J].中国语文,1953,(14):12.
10
周铭.划一科学名词办法管见[J].科学,1916,2(7):823-826.
引证文献
3
1
江家发,郑楠.
我国有机化学命名法的历史演进[J]
.化学教育,2010,31(9):85-88.
被引量:5
2
郭震.
教科书中的有机化合物命名[J]
.化学教学,2015,0(6):18-22.
被引量:6
3
陆飞.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名词词源的教学功能[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22):137-13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邢国兵,孙金余.
对稠环烃命名的几点修改建议[J]
.化学教育,2012,33(3):69-70.
2
郭震.
教科书中的有机化合物命名[J]
.化学教学,2015,0(6):18-22.
被引量:6
3
郭震.
百年来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有机化学内容的变迁[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7):46-49.
4
郭震,钟晓媛.
近代化学教科书的发展与研究[J]
.化学教学,2018,0(4):8-12.
被引量:6
5
王朝霞,罗千福,窦清玉,胡习乐.
2017年版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在链状烃类母体氢化物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22):16-20.
被引量:9
6
王朝霞,罗千福.
新议有机化合物中各类常见双键的命名[J]
.化学教学,2019(4):89-92.
被引量:3
7
罗千福,王朝霞.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在环状烃类化合物教学中的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2020(2):101-106.
被引量:3
8
江家发,杨盼.
晚清时期译日化学教科书述评——以1907年版《中等最新化学教科书》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5):104-112.
被引量:1
9
汪海平.
利用Nomenclature101网站对有机化合物英文命名进行尝试[J]
.山东化工,2022,51(4):110-112.
被引量:1
10
叶子暄.
浅谈汉字视域下化学用字及读音问题[J]
.现代语言学,2024,12(4):724-733.
1
谢振声.
创造多项中国之最的虞和钦[J]
.宁波通讯,2006(3):60-61.
被引量:3
2
王承业.
有机化学命名中的几个问题[J]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4):57-60.
3
有机化学命名的两个重要原则[J]
.化学教学,1989(2):46-46.
4
刘恩叙.
关于有机化学命名若干问题的商榷[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89(3):74-76.
5
李刚,杨素玲,张利萍,高艳萍.
有机化学中次序规则的教学探讨[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123-125.
6
朱葆珍,刘振美.
对有机化学命名中两个重要原则的探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0,0(4):13-15.
7
蔡邦宏.
介绍几个化学小软件[J]
.化学教学,2005(11):30-31.
被引量:1
化学教学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