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中几对关系的处理与思考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确处理校企合作中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的关系,加强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作者
王贵兰
机构地区
湖南工业大学中山包装学院
出处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87-89,共3页
Journal of Zhuzhou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关系
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4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刘常云,张昌凡,刘安民.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株洲工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J]
.包装工程,2002,23(4):44-46.
被引量:6
2
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
.高教探索,2004(4):70-72.
被引量:128
3
孟蕴华.
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1):53-55.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刘复国.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57-58.
被引量:31
2
贺星岳,郭薇.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J]
.职教论坛,2004,20(08X):22-23.
被引量:55
3
周蕖主编.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
4
叶晓雁.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3):98-101.
被引量:11
5
黄慧民,何秀成,彭先进.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23(1):41-43.
被引量:19
6
管庆智.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
.教育科学研究,2000(1):21-26.
被引量:24
7
张炼.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J]
.教育科学研究,2000(3):23-26.
被引量:10
8
陶红林.
高职高专教育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思考[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55-57.
被引量:7
9
周济.
产学研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6):4-6.
被引量:39
10
黄尧.
实施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6):13-13.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54
1
崔发周.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边界及变化趋势[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6):47-54.
被引量:3
2
李敏.
校企合作初探[J]
.硅谷,2008,1(14):157-157.
3
许红.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6-17.
被引量:3
4
王慧博.
初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9).
5
周金容,邹霞,尹合栋,姜捷.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职前培训模式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10(S1):13-14.
被引量:3
6
杜世禄.
努力探求“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新模式[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1-3.
被引量:8
7
殷新红.
对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论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6):18-19.
被引量:16
8
丁妙珍.
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1-12.
被引量:18
9
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0):68-73.
被引量:380
10
黄道平.
搭建开放式培训平台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6(27):27-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9
1
刘明富.
校企合作,变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
.文教资料,2007(9):119-121.
被引量:5
2
尹长源,张锋.
实行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文教资料,2007(11):29-31.
被引量:13
3
王永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1-22.
被引量:3
4
冯正国.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紧密校企合作关系[J]
.科技经济市场,2007(11):69-70.
被引量:1
5
胡继灵,龚丽敏.
供应链企业间的学习障碍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5(6):13-14.
被引量:2
6
李晓文.
加强校企合作 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212-213.
被引量:11
7
赵锋.
校企合作没有定式[J]
.上海教育,2006(05A):17-17.
被引量:2
8
郑昌江,张培茵.
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探索,2006(11):54-55.
被引量:26
9
黄迎新.
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培训,2006(12):43-44.
被引量:73
10
王海虹,翟俊卿.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新举措:澳大利亚技术学院[J]
.世界教育信息,2007,20(1):30-3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徐汉峰,沈爱珍,徐达,马文涛.
深化工学交替改革 完善精品课程建设[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49-51.
被引量:1
2
张玉山.
“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6):153-154.
被引量:1
3
陈艳春,杨继成.
教学研究型大学校企关系管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12):98-99.
被引量:1
4
黄振贤.
引企入校与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12(11):153-154.
被引量:4
5
陈静,潘玉山.
基于“有效性”对中职“2+1”学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
.职业技术,2012(7):116-117.
6
程兴中.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资治文摘,2015,0(5):149-149.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徐汉峰.
加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3(4):42-45.
被引量:1
2
霍生平.
托社会网络转移实践知识的大学生校外实习教学模式探析[J]
.时代经贸,2011,9(20):27-28.
3
黄振贤.
“引企入校”模式下校外实践的组织、实施与评价[J]
.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70-171.
被引量:1
4
俞华,郭烨.
机电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以通州中专机电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例[J]
.交通职业教育,2018(4):20-22.
被引量:2
5
高长江.
引企入校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
.人间,2015,0(25):86-86.
6
陆仁强.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模式构建——以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
.学周刊(上旬),2016(2):40-41.
被引量:6
7
贾建康.
关于机械类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2016(15):99-100.
被引量:2
1
吕维敏.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3,6(S1):21-22.
被引量:1
2
蔡志丹.
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探索与实践[J]
.亚太教育,2016,0(5):51-51.
3
高翠兰.
论新时期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
.教育探索,2004(9):8-8.
被引量:3
4
王亦旻.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5):156-159.
被引量:2
5
刘梅芳.
构建深度数学课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1):74-74.
6
裴红霞.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
.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2(22):13-19.
7
朱蓓薇,李冬梅,董秀萍,张彧.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辽宁教育研究,2008(6):80-81.
被引量:13
8
林建华,关海庭,宋鑫.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9-11.
被引量:9
9
王传丽.
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创业教育所需人才[J]
.现代教育,2017(4):35-35.
10
郭欣.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63-64.
被引量:9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