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城外》看手机小说的生产机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千夫长的《城外》在2004年以18万元被电信公司的运营机构竞拍买走以后,其它的手机小说作品相继出现。对手机小说的文学生产机制进行考察有利于认识这种文学类型的文学意义。市场催生了手机小说,手机作为传播媒介为手机小说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机小说的阅读群体并不是从传统纸质小说的消费群体中分化而来,只是聚集了以年轻人为主体喜欢时尚消费的人群。在手机小说的流通过程中,官方的作协为手机小说颁发了“文化象征资本”,民间的文学评论家为手机小说颁发了“文学审美资本”,媒体为手机小说作了免费的广告,这些都转化为手机小说的经济价值。在经济原则和审美原则的双重挤压下,手机小说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作者 王大桥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63-66,共4页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0

  • 1徐文海.从科尔沁走出的两个年青人——白雪林、江浩小说风格比较[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1986,13(2):25-30. 被引量:1
  • 2黄薇.后草原小说概观[J].民族文学研究,1996,14(1):53-58. 被引量:7
  • 3[美]萨义德 王宇根译.《东方学》[M].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87-92页.
  • 4[美]克拉克·威斯勒.《人与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4..
  • 5刘心武.《地球村·审父·自剖》,《当代》1986年第4期.
  • 6[法]詹姆斯·乔埃斯:《文艺复兴运动的普遍意义》,《外国文学报道》1985年第6期.
  • 7海勒根那:《<到哪里去,黑马>后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255页.
  • 8DCheryll Glotfelty, Harold Fromm. The Ecocriticism Reader; Land- 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6. PS.
  • 9陈晓明:《表意的焦虑一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5页.
  • 10栗原小荻.再论伊德尔夫“新荒诞小说”的品质[J].阴山学刊,1999,12(4):99-1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