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袋栽黑木耳田间菌袋褐变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菌丝体培养阶段将菌袋置于20℃,25℃,30℃条件下培养,菌丝体长满菌袋后,采用遮阳(遮阳度70%)栽培和全光栽培,观察褐变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菌袋的褐变与菌丝体培养阶段的温度有关,强光刺激加重了褐变的发生.防治方法是降低菌丝体培养阶段的温度和减少过强的光照刺激.
作者
孙永琴
机构地区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栽培菌袋
褐变菌袋
发生原因
防治
分类号
S646.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2
1
陈艳秋,刘艳,夏俊江,傅伟杰.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新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01,20(1):31-32.
被引量:14
2
董锡文,吴玉德,薛春梅.
黑木耳简易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05,24(3):42-43.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5
1
郭晓帆,陈艳秋.
黑木耳品种比较试验[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5,27(1):40-43.
被引量:6
2
穆丹.
代用料栽培黑木耳催芽处理方法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4):70-71.
被引量:4
3
李宏伟.
黑木耳代用料栽培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3):38-39.
被引量:8
4
孙永琴.
绿色木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4):19-21.
被引量:8
5
程金良,周丽洁,陈艳秋.
不同培养料栽培黑木耳比较试验初报[J]
.食用菌,2008,30(3):33-34.
被引量:9
6
赵桂云,龚振杰,陈欢.
平菇菌糠替代木屑栽培茶薪菇和黑木耳[J]
.食用菌学报,2009,16(3):36-38.
被引量:19
7
赵桂云,王伟功,刘岩.
稻草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研究[J]
.北方园艺,2010(19):186-187.
被引量:3
8
徐彦军,吴秀泉,宋世良,任志华,卢勇,张光友.
不同速生树种培养料对黑木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3(10):143-145.
被引量:5
9
徐彦军,任志华,赖荣泉,卢勇,须文.
贵州高湿寡日照山区黑木耳菌株栽培比较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235-236.
10
张海峰,倪淑君,李景荣.
黑木耳栽培品种筛选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33-103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1
1
王刚,刘金.
稻草栽培黑木耳技术[J]
.农民科技培训,2009(1):33-33.
被引量:1
2
何培新,徐燕,张长铠.
8种食用菌同化利用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的探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3,32(3):28-30.
被引量:5
3
王伟平,刘加盛,郑云成.
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4,26(5):21-22.
被引量:4
4
王茂勇.
丰产林套作黑木耳技术[J]
.中国果菜,2004,24(6):15-15.
被引量:1
5
陈锡时,夏炎,李闯.
胞外多糖酶活性和木耳子实体形成的关系[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6(4):403-407.
被引量:9
6
潘文忠.
黑木耳代料栽培配方筛选[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6):56-58.
被引量:2
7
齐怀琴,李春林.
黑木耳烘干控制系统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5,24(6):49-51.
被引量:2
8
薛向阳,陶军.
黑木耳仿木立体高产优质代料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6,28(2):38-39.
被引量:1
9
周新伟,赵丽萍.
代料栽培黑木耳防螨技术[J]
.食用菌,2006,28(3):56-56.
被引量:2
10
张春生,魏银初.
袋料木耳高产栽培新技术[J]
.食用菌,2006,28(4):28-2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介驰,张丕奇,韩增华,孔祥辉,马庆芳,戴肖东,刘佳宁.
黑木耳袋栽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10,29(6):3-7.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李伶俐,路新彦,蒋俊,薛振文,应国华,吕明亮.
黑木耳‘林黑1号’[J]
.园艺学报,2023,50(S02):103-104.
被引量:1
2
韩增华,张介驰,党阿丽,马银鹏,高娃.
北方秋季不同模式栽培黑木耳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3,32(2):17-19.
被引量:2
3
蔡雪涛,杜云昌,杨治明.
浙北黑木耳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比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14,33(3):23-23.
4
石晶,李宏涛,张月辉.
大兴安岭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要点[J]
.新农村(黑龙江),2014(2):147-147.
5
蔡雪涛,杜云昌,杨治明.
不同辅料栽培黑木耳对比试验[J]
.食用菌,2014,36(5):36-36.
被引量:2
6
张介驰,孔祥辉,王玉文.
培养料含水量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及出耳影响[J]
.食用菌,2015,37(4):24-26.
被引量:6
7
李伶俐,应国华,吕明亮,薛振文,李晓东,吴邦仁.
培养料配方、含水量对黑木耳菌棒保存率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2015,34(5):17-19.
被引量:1
8
冯小飞,赵宁,陈玉惠.
野生金江木耳菌丝的分离及培养基的筛选[J]
.食用菌,2015,37(5):24-25.
被引量:1
9
高娃,马银鹏,陈鹤,张先成.
黑木耳基内、外菌丝生长一致性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6,7(1):14-15.
被引量:1
10
冯小飞,赵宁.
不同产地黑木耳总膳食纤维及油脂含量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2):122-125.
被引量:6
1
孙永琴.
秋栽黑木耳耳基发生与产量的影响因素初探[J]
.食用菌,2012,34(4):45-46.
2
周进,刘祖泉,李怡.
黑木耳大田全光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10,32(1):51-52.
被引量:1
3
张丕奇,张介驰,戴肖东,韩增华,孔祥辉,马庆芳.
黑木耳栽培袋不同灭菌时间灭菌效果试验[J]
.食用菌,2009,31(1):49-50.
被引量:11
4
牟水元.
灰树花脱袋覆土立埋栽培技术[J]
.农村新技术,2005(7):11-12.
被引量:3
5
赵境.
如何正确识别金针菇丛枝病[J]
.农家科技,2009(4):18-18.
6
魏鹏.
金针菇栽培技术(二)[J]
.农村科技,2010(2):48-49.
7
李全忠.
平菇熟料栽培中开放式接种应注意的问题[J]
.食用菌,2007,29(5):27-28.
被引量:1
8
郭培建,李强,董飞,贾福宝,薛莲.
仿野生菌袋畦养黑木耳(上)[J]
.农业知识(瓜果菜),2006(12):27-28.
9
刘付东标,李润唐,夏春华.
全光与遮荫栽培富贵竹植株室内加工技术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6):54-56.
10
张晶元,顾学峰,庞景荣,魏晓琦.
北方全光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06,25(3):20-22.
被引量:4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